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一年吃三季桑果,桑叶还当茶喝,广东这项新技术被列入国家榜单

新闻

香港创意之作席卷2025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 引领娱乐新浪潮 香港创意之作席卷2025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 引...

10月2日至10月5日,中国内地动漫游戏领域的重要盛会,2025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将在广州保利世贸博...

  • 2025丹霞杯扑克大赛即将登陆韶关 德信竞技助力小城...

    10月8日,2025丹霞杯扑克大赛将在广东省韶关市盛大开赛。这项由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德信竞技等智力竞技品牌协办的赛事,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智力扑克高手和爱好者同场角逐,为这座以自然风光闻名的岭...

  • 南北滋味共鸣|滋味家巡礼记青海首场启幕

      祁连山下的青稞田唱响着丰收的号角, 岭南的温润气息跨越山海。 2025年9月22日, “滋味家巡礼记—— 中国双喜&天佑德青稞酒跨界联盟共建活动” 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圆满落幕。 广...

  • 万唯获“中考教辅全国引领者”市场认证

    2025年7月,尚普咨询集团(以下简称“尚普”)基于对中考教辅市场的深入调研,并对中考教辅销量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后做出权威认定,正式授予万唯“中考教辅全国引领者”等5项市场地位确认证书。   据悉...

财经

国家统计局: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国家统计局: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中新网4月10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20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其中,城市上涨4....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春意盎然的四月 天象“剧场”也开始“回暖” 春意盎然的四月 天象“剧场”也开始“回暖”

进入4月,神州大地处处春意盎然。随着天气回暖,天象“剧场”也逐渐热闹起来。在这个月唱主角的依然是几颗...

一年吃三季桑果,桑叶还当茶喝,广东这项新技术被列入国家榜单

发布时间:2021/03/15 新闻 浏览:332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句话正触动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简称省蚕农加工所)所长徐玉娟的心扉。

去年年末,由该所牵头研发的“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被中国农学会评为2020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之一,并成为广东唯一入选的新技术。在该项技术下,桑果不再是一年一季才能等到的水果,而能实现一年采摘三季;桑叶不再是只能给蚕吃的食物,而是能成为人们盘中菜、杯中茶。“种桑养蚕”单一的产业结构因此被改变,农民也多了一种增收的渠道。

宝桑园里挂满枝头的桑果。

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新技术之所以诞生在省蚕农加工所,源于他们在多年专注桑蚕业,积累了1600余份桑树种质资源,他们也拥有全国90%的果桑品种。

用科学手段证明桑果桑叶功效

传统桑蚕产业的链条为养蚕、种桑、喂蚕、结茧、缫丝。“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能改变传统蚕桑业的单一链条,让桑果桑叶作为高附加值产品走进消费者。

省蚕农加工所所长徐玉娟说,桑果在蚕桑业的关注度此前并不高,因为挂果周期长、保存不易,一直以副产品的角色存在。桑叶虽然一直被可做药用,但与人们日常生活关联度不高。

在中医药典籍里,桑叶和桑果一直被认为有药用价值。著名中药著作《本草纲目》中曾经记载桑葚:“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本草纲目》也指出,“桑叶乃手、足阳明经之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止消渴”。

为了解释桑叶桑果的营养成分和作用机理,省蚕农加工所的科研工作者用科学角度和方法来开展研究。比如他们曾经对20个品种的桑叶进行抗病毒活性筛选,发现桑叶提取物对不同的病毒具有选择性的抗病毒活性,并从中得到了3种具有高效广谱抗病毒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便是系统鉴评了中国代表性桑蚕资源的功能成分与加工特性,并构建了数据库。这项成果使桑蚕资源抗流感病毒、降血糖和抗炎的作用机制更加明晰。

发现桑蚕资源的作用机制只是科技成果走出的第一步,如何让桑叶桑果更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才是成果转化的关键。

冬天也能吃上桑果

作为“省蚕农加工所”的科研示范基地,宝桑园位于广州花都区山前大道旁的丘陵绿野间。近日,南方日报记者来到宝桑园,这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桑树繁密茂盛,桑叶硕大厚实,颗粒饱满的桑果压弯了枝头。

一般而言,消费者只能在3月中下旬到5月之间才能看到桑果上市。而在宝桑园里,桑树可实现从当年10月到次年5月都有挂果,这意味着即便是冬天也可以吃到桑果。

宝桑园里还有人们不常见的果桑品种,比如果实形状似毛毛虫、味道更鲜甜的长果桑,果实颜色为白色、果汁丰富的白果桑等等。

形状似毛毛虫、味道更鲜甜的长果桑。

在科技成果的赋能下,桑叶也不再是蚕宝宝的专属。因为对种质资源的充分挖掘,桑叶也越来越能满足人的日常需求。“无论是泡茶、炒菜、煲汤还是喂养动物,都有专门桑树品种去匹配。”省蚕农加工所副所长邹宇晓说。

省蚕农加工所从1997年起进行桑果研究,如今拥有全国90%的果桑品种。“基于种质资源,我们得以开展选育工作,提升桑果桑叶的产量和品质,为产业化打下基础。”省蚕农加工所所长徐玉娟说。

桑果是一种非常脆弱的果实,皮薄、易腐烂、不耐贮,所以加工桑果面临诸多难题。徐玉娟查阅大量文献,从加工所选育的果桑品种着手,最终确定了最适合加工果汁的品种。她和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桑果汁加工的技术难题,最终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桑果汁的产业化生产。

正因为科学家长期对桑果精深加工技术的攻关,如今制作桑果酒、桑果汁、桑果干等产品都能得到优质种质资源和独特加工技术的支持。

如今“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已经在广西、福建、海南等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推动了传统桑蚕产业的转型升级。

因为一直致力于热带亚热带果蔬加工领域的研究,并且以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的身份为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帮扶,徐玉娟在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我们要继续研究并推广桑蚕业的新技术,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改造传统产业,让种桑养蚕变成种桑养人、种桑养颜、种桑养畜、种桑养生态。”徐玉娟说。

文、图/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通讯员科记协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句话正触动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简称省蚕农加工所)所长徐玉娟的心扉。

去年年末,由该所牵头研发的“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被中国农学会评为2020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之一,并成为广东唯一入选的新技术。在该项技术下,桑果不再是一年一季才能等到的水果,而能实现一年采摘三季;桑叶不再是只能给蚕吃的食物,而是能成为人们盘中菜、杯中茶。“种桑养蚕”单一的产业结构因此被改变,农民也多了一种增收的渠道。

宝桑园里挂满枝头的桑果。

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新技术之所以诞生在省蚕农加工所,源于他们在多年专注桑蚕业,积累了1600余份桑树种质资源,他们也拥有全国90%的果桑品种。

用科学手段证明桑果桑叶功效

传统桑蚕产业的链条为养蚕、种桑、喂蚕、结茧、缫丝。“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能改变传统蚕桑业的单一链条,让桑果桑叶作为高附加值产品走进消费者。

省蚕农加工所所长徐玉娟说,桑果在蚕桑业的关注度此前并不高,因为挂果周期长、保存不易,一直以副产品的角色存在。桑叶虽然一直被可做药用,但与人们日常生活关联度不高。

在中医药典籍里,桑叶和桑果一直被认为有药用价值。著名中药著作《本草纲目》中曾经记载桑葚:“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本草纲目》也指出,“桑叶乃手、足阳明经之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止消渴”。

为了解释桑叶桑果的营养成分和作用机理,省蚕农加工所的科研工作者用科学角度和方法来开展研究。比如他们曾经对20个品种的桑叶进行抗病毒活性筛选,发现桑叶提取物对不同的病毒具有选择性的抗病毒活性,并从中得到了3种具有高效广谱抗病毒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便是系统鉴评了中国代表性桑蚕资源的功能成分与加工特性,并构建了数据库。这项成果使桑蚕资源抗流感病毒、降血糖和抗炎的作用机制更加明晰。

发现桑蚕资源的作用机制只是科技成果走出的第一步,如何让桑叶桑果更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才是成果转化的关键。

冬天也能吃上桑果

作为“省蚕农加工所”的科研示范基地,宝桑园位于广州花都区山前大道旁的丘陵绿野间。近日,南方日报记者来到宝桑园,这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桑树繁密茂盛,桑叶硕大厚实,颗粒饱满的桑果压弯了枝头。

一般而言,消费者只能在3月中下旬到5月之间才能看到桑果上市。而在宝桑园里,桑树可实现从当年10月到次年5月都有挂果,这意味着即便是冬天也可以吃到桑果。

宝桑园里还有人们不常见的果桑品种,比如果实形状似毛毛虫、味道更鲜甜的长果桑,果实颜色为白色、果汁丰富的白果桑等等。

形状似毛毛虫、味道更鲜甜的长果桑。

在科技成果的赋能下,桑叶也不再是蚕宝宝的专属。因为对种质资源的充分挖掘,桑叶也越来越能满足人的日常需求。“无论是泡茶、炒菜、煲汤还是喂养动物,都有专门桑树品种去匹配。”省蚕农加工所副所长邹宇晓说。

省蚕农加工所从1997年起进行桑果研究,如今拥有全国90%的果桑品种。“基于种质资源,我们得以开展选育工作,提升桑果桑叶的产量和品质,为产业化打下基础。”省蚕农加工所所长徐玉娟说。

桑果是一种非常脆弱的果实,皮薄、易腐烂、不耐贮,所以加工桑果面临诸多难题。徐玉娟查阅大量文献,从加工所选育的果桑品种着手,最终确定了最适合加工果汁的品种。她和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桑果汁加工的技术难题,最终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桑果汁的产业化生产。

正因为科学家长期对桑果精深加工技术的攻关,如今制作桑果酒、桑果汁、桑果干等产品都能得到优质种质资源和独特加工技术的支持。

如今“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已经在广西、福建、海南等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推动了传统桑蚕产业的转型升级。

因为一直致力于热带亚热带果蔬加工领域的研究,并且以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的身份为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帮扶,徐玉娟在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我们要继续研究并推广桑蚕业的新技术,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改造传统产业,让种桑养蚕变成种桑养人、种桑养颜、种桑养畜、种桑养生态。”徐玉娟说。

文、图/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通讯员科记协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