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以高新技术引领PCB制...
在电子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凭借其在PCB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卓越成就,作为电路板制造领域的佼佼者,正不断推动行业进步与发展。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
-
成渝文旅再携手 巴蜀风韵闪耀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
成渝文旅再携手,巴蜀风采绽放花城。5月15日—17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亮相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主题打造联合展位,展示成渝两地特色文旅资源、...
-
PayKKa广交会“破圈”背后:技术沉淀与合规运营的双...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超14.8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展企业突破4.3万家,充分展现了全球贸易复苏背景...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大湾观澜之深圳篇:湾区速度的快与慢
发布时间:2021/04/18 财经 浏览:355
编者按:粤港澳大湾区,囊括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以不到全国0.6%的面积,创造全国12%的GDP。大湾区,小故事,大未来。4月15日起,人民日报社派出多路记者,走进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实地采访各地推进大湾区建设的生动案例,亲身感知大湾区发展的澎湃春潮。
四月的深圳湾公园繁花似锦,来这里漫步打卡的游人络绎不绝;向后望去,后海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塔吊林立,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如春笋般拔地而起。这条沿海岸线绵延十余公里的绿化带,把深圳隔离成两个天地:一边是悠闲舒适的慢生活,一边是如火如荼的快节奏,形成鲜明对比,也体现着深圳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深圳湾公园与背后高楼林立的后海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人民日报记者程龙摄
速度一直是深圳的代名词。上个世纪80年代“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让世界惊叹。如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核心引擎之一,深圳速度体现着湾区速度。在深圳采访一位创业香港青年,说起速度,他向我们感叹道,“在深圳,你如果想要设立公司,上午交材料,下午就拿证。这是吸引我们创业者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湾区营商环境的速度;面积仅有3.89平方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新引擎,小地方大作为,孕育着大希望,这是湾区融合发展的速度;历经30年发展,迈瑞医疗从零起步,成为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在超过30个国家设有39家境外子公司,这是湾区创新创业的速度……
深圳快速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深圳街头采访,随时抬头都能看见高立的塔吊,一座塔吊,讲述的就是一个深圳快速发展故事。更让人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河湖绿地、主题公园也出现在了深圳的城市地图上。深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深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310条河流水质全面提升;深圳的大大小小公园已有1200多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城市”。可以说,一片绿地,映照的就是一道深圳宜居宜游风景。
南头古城成为许多人休闲的好去处。人民日报记者程龙摄
采访中,一个藏在城中村里的古城,更新了记者对深圳的印象。这座修旧如旧的南头古城,坐落在繁华的深南大道旁,是明代东莞守御千户所遗址,城门内外也仿佛是两个世界:城外车水马龙,一片现代繁华都市景象,城内保留着古城墙、古县衙、古牌坊等遗址,街道两旁是改建的广府洋楼,网红小店与百年老字号依次排开,极具岭南特色,成为人们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在这里,逛一逛“南头1820”,回望深港地区历史源头,感受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别具一番情调。传统印象中“脏乱差”的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释放出新鲜活力,这背后体现的是城市更新改造的绣花功夫。
快节奏的深圳也有慢生活。“快节奏意味着更多机会,慢生活意味着品质宜居,这正是深圳吸引我的地方。”一位刚到深圳工作不久的香港青年如是说。同样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需要快节奏,也离不开慢功夫。正是在这一快一慢之间,湾区才更有活力,更有魅力,也更有吸引力。
“大湾区大未来·人民日报前方报道组”程龙
编者按:粤港澳大湾区,囊括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以不到全国0.6%的面积,创造全国12%的GDP。大湾区,小故事,大未来。4月15日起,人民日报社派出多路记者,走进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实地采访各地推进大湾区建设的生动案例,亲身感知大湾区发展的澎湃春潮。
四月的深圳湾公园繁花似锦,来这里漫步打卡的游人络绎不绝;向后望去,后海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塔吊林立,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如春笋般拔地而起。这条沿海岸线绵延十余公里的绿化带,把深圳隔离成两个天地:一边是悠闲舒适的慢生活,一边是如火如荼的快节奏,形成鲜明对比,也体现着深圳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深圳湾公园与背后高楼林立的后海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人民日报记者程龙摄
速度一直是深圳的代名词。上个世纪80年代“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让世界惊叹。如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核心引擎之一,深圳速度体现着湾区速度。在深圳采访一位创业香港青年,说起速度,他向我们感叹道,“在深圳,你如果想要设立公司,上午交材料,下午就拿证。这是吸引我们创业者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湾区营商环境的速度;面积仅有3.89平方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新引擎,小地方大作为,孕育着大希望,这是湾区融合发展的速度;历经30年发展,迈瑞医疗从零起步,成为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在超过30个国家设有39家境外子公司,这是湾区创新创业的速度……
深圳快速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深圳街头采访,随时抬头都能看见高立的塔吊,一座塔吊,讲述的就是一个深圳快速发展故事。更让人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河湖绿地、主题公园也出现在了深圳的城市地图上。深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深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310条河流水质全面提升;深圳的大大小小公园已有1200多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城市”。可以说,一片绿地,映照的就是一道深圳宜居宜游风景。
南头古城成为许多人休闲的好去处。人民日报记者程龙摄
采访中,一个藏在城中村里的古城,更新了记者对深圳的印象。这座修旧如旧的南头古城,坐落在繁华的深南大道旁,是明代东莞守御千户所遗址,城门内外也仿佛是两个世界:城外车水马龙,一片现代繁华都市景象,城内保留着古城墙、古县衙、古牌坊等遗址,街道两旁是改建的广府洋楼,网红小店与百年老字号依次排开,极具岭南特色,成为人们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在这里,逛一逛“南头1820”,回望深港地区历史源头,感受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别具一番情调。传统印象中“脏乱差”的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释放出新鲜活力,这背后体现的是城市更新改造的绣花功夫。
快节奏的深圳也有慢生活。“快节奏意味着更多机会,慢生活意味着品质宜居,这正是深圳吸引我的地方。”一位刚到深圳工作不久的香港青年如是说。同样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需要快节奏,也离不开慢功夫。正是在这一快一慢之间,湾区才更有活力,更有魅力,也更有吸引力。
“大湾区大未来·人民日报前方报道组”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