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速看!票据服务行业代表深度数科发布《1月第4周-2...
行业关键词: 票据市场、票据服务、供应链金融、票据新规、票据业务、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服务)、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票据风险与合规 产品关键词: 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票据承兑、贴...
-
深圳德贝美口腔2024 深港首届种牙梦想秀中老年人才...
2024年11月16日,由深圳市老年协会主办、深圳德贝美口腔承办的 2024 深港首届种牙梦想秀中老年人才艺大赛正式拉开序幕。本次活动得到了深圳市老年协会、深圳各区老年协会的鼎力相助。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我们...
-
荣耀官宣荣耀300系列全球代言人杨洋、虞书欣
还没发布就备受瞩目的荣耀 300 系列手机,又有大动作! 11 月 25 日,荣耀正式官宣杨洋、虞书欣两位当红明星成为荣耀 300 系列全球代言人,这也是荣耀数字系列首次启用双艺人代言。 荣耀数字系列始终致力于...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广州亮出2022生态环境成绩单 PM2.5全年天天达标
发布时间:2023/03/02 新闻 浏览:171
2月28日,广州召开“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气象局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全市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工作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广州PM2.5全年天天达标,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继续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20个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全面达标,劣Ⅴ类水体断面持续清零。2023年,市相关部门将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碧水蓝天。
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发布会上,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郑则文介绍,2022年,广州新增纯电巡游出租车1823辆;投放氢燃料车近300辆。对132家重点废气排放企业实施分级管理,对17家企业50多万个有机废气密封点进行泄漏检测与修复。加大500条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水环境整治力度,基本消除劣V类一级支流。协同开展海上污染源与港口船舶污染控制,建立海漂垃圾联合监管长效机制。
郑则文表示,接下来,市生态环境局将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巩固提升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成果、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将落实市人大相关立法规划,开展餐饮、扬尘、噪声污染防治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等领域的专项立法。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联建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加快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创新发展,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低碳发展新路径。
推进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
在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广州市水务局一级调研员喻细明介绍,2022年,全市147条黑臭水体在全部消除黑臭的基础上,治理成效持续巩固、水岸环境持续提升,20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南岗河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全市累计建设碧道超1000公里,黄埔区、增城区获得省河长办碧道建设激励。
喻细明表示,接下来,市水务局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落实《广州市城市内涝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方案,补齐防洪排涝短板,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进一步推进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
此外,市水务局还将落实《广州市推动供水补短板强弱项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持续提升全市城乡供水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北江引水、牛路、沙迳、南大水库等工程建设,进一步保障全市用水安全。
广州已建立臭氧污染过程案例库
2022年广州的空气质量改善与哪些因素相关?广州市气象台台长陈炳洪表示,这与环保部门的努力密不可分,也与广州去年降水等气象扩散条件较为有利有一定关系。
“降水偏多,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陈炳洪介绍,2022年广州全年降水量1937.6毫米,比2021年偏多549.7毫米。不利于扩散的小风速时间(≤1.5m/s)为8.7小时/天,同比偏少1.4小时。
在臭氧生成方面,陈炳洪指出,去年7月和9月的极端气象条件导致臭氧超标天数占全年臭氧超标天数的54%。一方面,2022年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在臭氧生成关键期(7-10月)、高峰时段(10-17时)的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均偏少,特别是9月显著偏少11天。另一方面,每天的日照时数偏多,光化学反应条件较好,有利于臭氧生成。
陈炳洪表示,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2023年气象部门将加强会商研判,为重污染天气提供更精准预报。加强部门联动,以场景式服务细化防治工作。强化科研支撑,开展臭氧污染预报技术研究。陈炳洪介绍,气象部门已建立2015-2021年台风影响下广州臭氧污染过程案例库,还将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臭氧浓度客观预报模型,开发实时业务运行的预报订正和检验评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