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成渝文旅再携手 巴蜀风韵闪耀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
成渝文旅再携手,巴蜀风采绽放花城。5月15日—17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亮相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主题打造联合展位,展示成渝两地特色文旅资源、...
-
PayKKa广交会“破圈”背后:技术沉淀与合规运营的双...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超14.8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展企业突破4.3万家,充分展现了全球贸易复苏背景...
-
速看!票据服务行业代表深度数科发布《1月第4周-2...
行业关键词: 票据市场、票据服务、供应链金融、票据新规、票据业务、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服务)、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票据风险与合规 产品关键词: 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票据承兑、贴...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广州开发区科学城园区探索“双创”升级版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6/15 财经 浏览:255
去年以来,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园区(含广州国际生物岛,下称“科学城园区”)选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作为专项行动方向,探索“双创”升级版新模式,逐步探索出了一些典型融通创新模式,促进区域经济活力不断提升。
稳底盘、强龙头:激活专精特新企业创造力
一批协同配套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迅速成长壮大、逆势跑出“加速度”:方邦电子高性能电磁屏蔽膜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禾信仪器实现三项质谱核心技术突破,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这些企业也成为在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促进高质量就业过程中积极创新的主体。
据统计,四年来,该区共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8家;其中4家成长为“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家成长为“单项冠军”产品企业,占全市的70%;仅科学城园区就聚集民营及中小企业超过2万家,从中遴选“瞪羚”企业280家,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
“如果说创新驱动要站在‘小巨人’的肩膀上,那我们要让‘小巨人’站在营商环境的肩膀上。”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元师表示。为此,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加大扩空间、优环境、兑政策的力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这就犹如稳住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生态底盘,大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生态圈,乃至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的全面融通,”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粤港澳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据此分析。
位于科学城园区的明珞装备是国内领先、华南区域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汽车高端制造装备供应商。在园区内,依托这一行业“大哥大”头部资源所建成的汽车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数据服务平台免费对第三方应用开放,能够对不同汽车工业领域的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数据采集、解析和加工,缩短产品开放周期。
这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新实施“双链制”的一个缩影。在“双链制”下,由区领导挂帅13条重点产业链“链长”,每条产业链都由“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担任“链主”,形成政企联动、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打造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
image.png
重孵化、勤“输血”:支持“双创”企业做强做优
“孵化科技成果”是双创基地的重要“使命”之一。
为此,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孵化器发展新路径,将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作为经济结构和方式转型的重要抓手,持续完善孵化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大孵化”集群效应日益显现,开发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孵化器建设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科学城园区,已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打造了一条“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完整孵化链条,截至2022年4月底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13家、专业化众创空间63家,孵化器总面积超500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1家,各类创新创业基地已进驻企业1748家,带动就业人数22626人。
近年来,像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这样勇于探新路的区内孵化载体如雨后春笋涌现,并从过去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过渡到现阶段实现“质”的提升。孵化器的一大优势是集聚了一批最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了新产业新业态最早的集聚地。如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洁特生物等“明星”企业,朗圣药业等“老牌”企业都来自于孵化器。
为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发展,在产业链互联企业融通创新微生态体系初具雏形的同时,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有关部门还持续优化更适于创新创业的金融和投融资环境。
如落实落细产业政策、专项政策,为创新创业企业度身定制扶持政策。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10条”新设成长条款,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做强做优;面向区块链、氢能、纳米等新产业、新业态,出台包括场地补贴、研发创新、金融贴息等在内的一系列支持措施;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创新创业园区载体、融通平台进行扶持。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院士专家学者、高层次专业人才汇聚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近年来积极促进高层次青年创新人才创业就业。如加快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落实“美玉10条2.0版”等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
在带动就业方面,2021年至今,科学城园区通过产教融合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包括建设广州市产教融合示范区,规划建设智能制造、区块链等7个产业学院,共4000平方米实训场所,建设双创实战基地、双创成果转化平台等服务场景与创新服务产品;组织开展创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举办“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等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244场次,发布企业岗位需求24.68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