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成渝文旅再携手 巴蜀风韵闪耀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
成渝文旅再携手,巴蜀风采绽放花城。5月15日—17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亮相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主题打造联合展位,展示成渝两地特色文旅资源、...
-
PayKKa广交会“破圈”背后:技术沉淀与合规运营的双...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超14.8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展企业突破4.3万家,充分展现了全球贸易复苏背景...
-
速看!票据服务行业代表深度数科发布《1月第4周-2...
行业关键词: 票据市场、票据服务、供应链金融、票据新规、票据业务、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服务)、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票据风险与合规 产品关键词: 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票据承兑、贴...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已募集500万元!广州白云首创村社集体经济帮扶补助基金
发布时间:2022/02/09 财经 浏览:282
去年11月,白云区民政局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首度提出要设立村社集体经济帮扶补助基金,聚力社会救助与乡村振兴战略高效衔接,提升村社帮扶服务能力。目前,全区已正式启动2022年度村社集体经济帮扶补助基金的筹集工作,已募集基金超500万元。
首批帮扶基金开始发放
1月10日,人和镇大巷村59岁的曹大爷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曹大爷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独自一人居住,日常生活主要靠哥嫂帮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人和镇组织人员,到曹大爷家中进行慰问,并送上了帮扶大礼包。
与以往的新春慰问不同,这是人和镇利用村社集体经济帮扶补助基金,向大巷村困难群众送出的第一份帮扶大礼包,标志着人和镇在全区迈出了村社帮扶的第一步。
人和镇公共服务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实施意见》印发后,该镇积极响应,动员组织了24个经济联社,为全镇207名困难群众进行1:1帮扶补助。其中,大巷村已顺利筹集基金4.4万元,主要用于为困难群众购买生活物资、报销医疗费用、子女抚养费用等,这样的惠民政策得到了困难群众及其家属的认可。
据悉,白云区共有118条行政村和48个经济联社,今年累计需要募集村社集体经济帮扶补助基金约3000多万元。白云区民政局社会事务和救助科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1月起,全区各镇街正式启动2022年度村社集体经济补助基金的筹集工作,目前已筹集了500多万元,并完成第一次补助基金的帮扶,累计发放各类物资、支付困难群基本生活所需共30.33万元。
织密困难家庭“帮扶网”
“村社集体经济帮扶补助基金的设立,是白云区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勇立潮头、大胆创新的重要举措,我们正进一步规范帮扶补助金管理。”白云区民政局社会事务和救助科有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1月起,该局每月下发审核认定的兜底群众名单和补贴标准到镇街,由镇街组织村(联社)核对确认集体成员身份,建档立卡,由村(联社)根据经核对确认的兜底群众名单和补贴标准测算全年应支出补助金总额。目前,全区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共有2238户3405人完成了建档立卡和专项帮扶资金账户的设立,实现建档立卡100%全覆盖。
此外,《实施意见》明确,各村社每年需按上一年度集体经济年总收入5%以内计提困难群众补助金,对本村社的低保低收、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贫困重度残疾人等兜底保障困难群众,按现行白云区财政兜底保障救助资金的标准进行1:1补助。计提资金转入各村(联社)的资金专户统一管理,足额发放困难补助后,可用于其他集体福利事业。
“今年,全区需要筹集的村社集体经济帮扶补助基金大约是3000多万元,这个数目是根据上一年度白云区财政兜底保障救助资金的标准估算出来的。”上述负责人解释,若年总收入计提不足以完成1:1补助的集体经济组织,则在乡村振兴民生实事多方筹集机制的社会筹集资金中予以优先保障,补足差额,确保困难群众补助到位。
据了解,村社集体经济帮扶补助基金主要用于各村社困难群众慰问、医疗支出等,白云区民政局将协调社工站社工,发动志愿者通过发放基本生活物资、购物卡(券)、报销生活必需开支发票等方式,让帮扶资金为群众解决生活中最实际的困难,补充分层分类政府兜底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困难家庭进一步织密“帮扶网”,筑牢夯实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