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速看!票据服务行业代表深度数科发布《1月第4周-2...
行业关键词: 票据市场、票据服务、供应链金融、票据新规、票据业务、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服务)、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票据风险与合规 产品关键词: 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票据承兑、贴...
-
深圳德贝美口腔2024 深港首届种牙梦想秀中老年人才...
2024年11月16日,由深圳市老年协会主办、深圳德贝美口腔承办的 2024 深港首届种牙梦想秀中老年人才艺大赛正式拉开序幕。本次活动得到了深圳市老年协会、深圳各区老年协会的鼎力相助。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我们...
-
荣耀官宣荣耀300系列全球代言人杨洋、虞书欣
还没发布就备受瞩目的荣耀 300 系列手机,又有大动作! 11 月 25 日,荣耀正式官宣杨洋、虞书欣两位当红明星成为荣耀 300 系列全球代言人,这也是荣耀数字系列首次启用双艺人代言。 荣耀数字系列始终致力于...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85万人!今年在粤求职毕业生创新高
发布时间:2021/03/16 财经 浏览:311
大洋网讯 3月15日,在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邱克楠表示,今年将通过落实基层项目招录、拓展市场化岗位、发放资金补贴等措施,做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满足一定条件的,可申请基层就业补贴。其中,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每人补贴3000元,在粤东西北地区就业的,补贴标准为5000元。
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有64万人
邱克楠提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今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规模预计将达909万,同比增加35万,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有64万,比去年增加约4万,加上外省入粤和留学回国求职的毕业生,在广东省求职的毕业生将超过85万,是历年最多的。
同时,新就业岗位供给数量减少。经调查,有四成的高校反映校园招聘岗位数量同比有所减少。此外,慢就业不就业现象比较突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情况并存,毕业生在就业心态上,全国超五成毕业生期望到东部地区就业,到西部、东北和基层就业的比例较低;有的坚持优先选择到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就业,不愿意到小城市、小企业就业;有的等待升学考试,对就业持观望态度。邱克楠建议应届毕业生们,进行先就业后择业。
落实“三支一扶”、教师招聘等基层项目招录
如何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供给问题?邱克楠表示,广东“3.0版促就业9条”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接下来,省教育部门将积极拓展政策性岗位。重点是落实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和教师招聘等基层项目招录工作。在教师招聘方面,简化教师招聘流程、缩短招聘时间,吸引更多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学校任教。
在大学生征兵方面,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军入伍。今年开始,国务院、中央军委实行“一年两征”改革,征兵工作分上、下半年两次进行,广东省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研究出台大学生参军入伍激励政策,加大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发动工作力度。据目前统计,广东省今年上半年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比例和人数都较往年有所提高。
此外,广东省各高校切实加大科研助理岗位开发相关工作,增强科研助理岗位吸引力,落实好户口档案等相关政策,同时稳定研究生、本科生招生规模,及早组织完成各类升学招生计划,为高校毕业生能就业、早就业、好就业创造条件。
计划开展86场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
此外,广东省教育部门将大力拓展市场化岗位。面向全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计划开展86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形式的系列供需见面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了47场省级系列供需见面活动。
同时,省教育厅将联合相关部门深挖就业岗位资源,举办更多的网络招聘专场和大型网络公益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还将依托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开展“木棉花暖”和校园“组团式”等大型公益网络招聘,深挖各类就业岗位。
“还要求各高校积极组织好线上线下校园招聘活动,尽最大限度为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便利条件。”
加快构建全省高校毕业生一体化就业市场,扩大就业协同联动,并依托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开展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资源互通共享。
向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发放基层就业补贴
邱克楠介绍,在做好岗位供给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将通过发放资金补贴来引导高校毕业生到需求大的领域和区域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和粤东西北地区就业。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就业,或到乡镇(街道)、村(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6个月以上社保的,即可申请基层就业补贴。其中,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每人补贴3000元,在粤东西北地区就业的,补贴标准为5000元。
鼓励留学生和港澳青年到广东省就业。将出国(境)留学人员纳入各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覆盖范围,鼓励更多留学归国人员到广东省就业发展。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开展“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计划实施期间对参加计划的约2000名香港青年学生,按不超过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最高每人可补贴1.8万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
文/南方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春林
图/南方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大洋网讯 3月15日,在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邱克楠表示,今年将通过落实基层项目招录、拓展市场化岗位、发放资金补贴等措施,做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满足一定条件的,可申请基层就业补贴。其中,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每人补贴3000元,在粤东西北地区就业的,补贴标准为5000元。
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有64万人
邱克楠提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今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规模预计将达909万,同比增加35万,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有64万,比去年增加约4万,加上外省入粤和留学回国求职的毕业生,在广东省求职的毕业生将超过85万,是历年最多的。
同时,新就业岗位供给数量减少。经调查,有四成的高校反映校园招聘岗位数量同比有所减少。此外,慢就业不就业现象比较突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情况并存,毕业生在就业心态上,全国超五成毕业生期望到东部地区就业,到西部、东北和基层就业的比例较低;有的坚持优先选择到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就业,不愿意到小城市、小企业就业;有的等待升学考试,对就业持观望态度。邱克楠建议应届毕业生们,进行先就业后择业。
落实“三支一扶”、教师招聘等基层项目招录
如何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供给问题?邱克楠表示,广东“3.0版促就业9条”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接下来,省教育部门将积极拓展政策性岗位。重点是落实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和教师招聘等基层项目招录工作。在教师招聘方面,简化教师招聘流程、缩短招聘时间,吸引更多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学校任教。
在大学生征兵方面,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军入伍。今年开始,国务院、中央军委实行“一年两征”改革,征兵工作分上、下半年两次进行,广东省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研究出台大学生参军入伍激励政策,加大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发动工作力度。据目前统计,广东省今年上半年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比例和人数都较往年有所提高。
此外,广东省各高校切实加大科研助理岗位开发相关工作,增强科研助理岗位吸引力,落实好户口档案等相关政策,同时稳定研究生、本科生招生规模,及早组织完成各类升学招生计划,为高校毕业生能就业、早就业、好就业创造条件。
计划开展86场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
此外,广东省教育部门将大力拓展市场化岗位。面向全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计划开展86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形式的系列供需见面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了47场省级系列供需见面活动。
同时,省教育厅将联合相关部门深挖就业岗位资源,举办更多的网络招聘专场和大型网络公益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还将依托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开展“木棉花暖”和校园“组团式”等大型公益网络招聘,深挖各类就业岗位。
“还要求各高校积极组织好线上线下校园招聘活动,尽最大限度为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便利条件。”
加快构建全省高校毕业生一体化就业市场,扩大就业协同联动,并依托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开展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资源互通共享。
向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发放基层就业补贴
邱克楠介绍,在做好岗位供给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将通过发放资金补贴来引导高校毕业生到需求大的领域和区域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和粤东西北地区就业。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就业,或到乡镇(街道)、村(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6个月以上社保的,即可申请基层就业补贴。其中,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每人补贴3000元,在粤东西北地区就业的,补贴标准为5000元。
鼓励留学生和港澳青年到广东省就业。将出国(境)留学人员纳入各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覆盖范围,鼓励更多留学归国人员到广东省就业发展。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开展“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计划实施期间对参加计划的约2000名香港青年学生,按不超过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最高每人可补贴1.8万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
文/南方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春林
图/南方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