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2025丹霞杯扑克大赛即将登陆韶关 德信竞技助力小城...
10月8日,2025丹霞杯扑克大赛将在广东省韶关市盛大开赛。这项由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德信竞技等智力竞技品牌协办的赛事,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智力扑克高手和爱好者同场角逐,为这座以自然风光闻名的岭...
-
南北滋味共鸣|滋味家巡礼记青海首场启幕
祁连山下的青稞田唱响着丰收的号角, 岭南的温润气息跨越山海。 2025年9月22日, “滋味家巡礼记—— 中国双喜&天佑德青稞酒跨界联盟共建活动” 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圆满落幕。 广...
-
万唯获“中考教辅全国引领者”市场认证
2025年7月,尚普咨询集团(以下简称“尚普”)基于对中考教辅市场的深入调研,并对中考教辅销量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后做出权威认定,正式授予万唯“中考教辅全国引领者”等5项市场地位确认证书。 据悉...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广东一季度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超九成
发布时间:2022/05/09 新闻 浏览:320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今年一季度全省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Ⅰ—Ⅲ类)超九成,肇庆、河源和中山市在全省水环境质量排名前三。近年来,广东聚焦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科学系统推进全流域治理,污染河流重焕生机,农村生活污水困扰逐步解除。
多个重点污染流域恢复水清岸绿
数据显示,广东饮用水源水质继续全面达标。今年一季度,各地级以上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89个)水质达标率为100%,县级行政单位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镇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77个)水质达标率为100%。
保好水,治差水。今年1-3月,全省149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Ⅰ—Ⅲ类)为90.5%,劣Ⅴ类断面占0.7%。
水环境改善得益于科学系统推进全流域治理。近年来,广东建立茅洲河、练江、广佛跨界河流、淡水河等重污染河流整治协调机制,实行“一河一策”,通过市场机制引入央企和省属国企实施“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推进,有效破解治水左右岸、上下游不同步和碎片化施工难题。
2021年,广东进一步聚焦国考断面达标攻坚,重点断面干支流水质加密监测和分析研判,以水质变化情况精准制定干支流水质目标、控制单元重点工程,组建专业技术团队赴20个重点攻坚断面所在流域开展现场排查、精准帮扶和督导。
同时,加快重点治污工程建设与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充分发挥减排效益并重,确保污水应收尽收。并狠抓企业源头减污,组织开展重点流域交叉执法、联合执法,从源头治理污染。还加强雨季污染管控应对,制定和落实加强初雨期水污染防治应对措施,有效防范水质指标出现异常风险。
系统治理,多重措施下,广东治水捷报频传。2020年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87.3%,比2015年提升9.8个百分点,9个劣V类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527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
2021年在国考断面增加到149个的情况下,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提升至89.9%,圆满完成优良率88.5%的年度目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0.2%,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茅洲河、练江2021年水质分别创1992年、2004年以来最好水平,由污染典型变成治污典范。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大江大河水质保持优良,水清岸绿,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农村生活污水困扰逐步解除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黑臭水体整治,事关广大农民福祉和农村文明和谐。2021年和2022年,广东连续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定为民生实事之一。
全省编制实施《深化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1年底新增1000个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5年,珠三角地区基本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以上。汕头、河源、中山、茂名等市也制定实施本地攻坚行动方案。
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组建技术队伍,对全省21地市5.77万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现场摸查。同时,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到各市跟踪指导,并举办装备技术展示会,搭建政企需求对接平台。
通过一系列举措,到2021年底,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新增1000个以上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任务,全省纳入民生实事办理储备库的自然村中1359个已完成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困扰逐步解除。
全省各地市在治理中,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
比如汕头注重加强资金保障,完善运维体系。当地建立“政府以奖代补、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按照市给予奖补40%,区(县)筹措30%,镇村自筹30%的比例负担。并逐步构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推进智能监测平台建设。截至今年4月,汕头市1157个自然村,已有943个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
河源强调查漏补缺,积极引导。组建技术团队深入调查摸底,成立河源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定期组织现场督导,筛选适合当地不同村庄条件的治理模式。并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主力、群众主体的三级运维管理体系,通过建立运行考核评估机制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
中山则创新治理模式,拟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排水厂网一体化特许经营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建设、运维、管理等将由特许经营权人统一负责。同时,全市预计投入超过600亿元进行水体整治,其中投入49亿元疏通农村生活污水的“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