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以高新技术引领PCB制...
在电子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凭借其在PCB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卓越成就,作为电路板制造领域的佼佼者,正不断推动行业进步与发展。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
-
成渝文旅再携手 巴蜀风韵闪耀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
成渝文旅再携手,巴蜀风采绽放花城。5月15日—17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亮相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主题打造联合展位,展示成渝两地特色文旅资源、...
-
PayKKa广交会“破圈”背后:技术沉淀与合规运营的双...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超14.8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展企业突破4.3万家,充分展现了全球贸易复苏背景...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韶关武江“打擂比武”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1/04/13 新闻 浏览:398
龙归镇北岸村的特色墙绘景观
大洋网讯 在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清澈的龙归河绕城而过,四座大粮仓静坐在河畔,数十年如一日地见证着武江大地的日新月异。龙归镇是韶关市的农业大镇,镇上的几座巨大的粮仓是20世纪50年代的典型的苏式粮仓,号称“500万斤大仓”,是当地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如今,旧粮仓已退出历史舞台,这几座饱经风霜的巨大建筑正迎来“华丽转身”。
2018年,武江区为有效解决乡村建设与发展中缺专业技术、缺优质人才、缺发展平台的紧迫问题,通过邀请全国知名设计师、学者开展了“大师小筑”工程,对龙归镇空置粮仓进行活化,建成了韶关市武江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为干部群众搭建起专业培训平台,为武江乡村振兴培养源源不断的合格“乡村工匠”。这几座巨大粮仓的变迁,正是武江大地上下同心,共同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的缩影。
“米袋子”“果盘子”等农特产品展览让人目不暇接
行走在实践中心内的乡村振兴文化馆里,武江区“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花瓶子”农特产品展览让人目不暇接。
走进现代厅,绚烂的LED加声光投影设备营造出了一片繁木青青、稻浪金黄的丰收场景。远处数束清泉汇成一汪碧水,大小鱼群追逐嬉戏。一幅色彩绚丽的田园风景顿时跃然于访者眼前。树一色,田一色,水一色,交相辉映,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按照‘1基地’‘3平台’的功能设置将龙归粮仓及其周边多栋老旧建筑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修缮和规划布置。”武江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说,“1基地”是城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培训实践基地,“3平台”即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平台、名特农产品展览展销平台和乡村特色资源与企业资本对接平台。
走出龙归粮仓沿着河道缓缓前行,许多从城里自驾而来的游客正扶老携幼地前来赏花踏青。
清澈翠绿的河水闪烁着粼粼金波,水底的水草、泥沙、石子清晰可见。在一处小溪汇流处,几只小斗鱼正在凶狠地撕咬着,争抢一丛鲜嫩水草的所有权。河岸边树木掩映的小村庄里,隐隐约约传来鸡鸣狗吠之声。尽管看不到人影,但大嗓门的农妇几句地道的客家话叫喊声,却让这一切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息。
这仿佛孩童年代的情景,正是武江区精心打造的龙归-江湾乡村精品线路和“碧落武江”万里碧道的起点。可是谁又能想到多年前的此处,还是顶着“脏乱差”的帽子?“当年我们能不走河边就不走河边,因为太臭了,垃圾多到无法下脚。”社主村村民罗卫强说,这里三年前还是杂草丛生、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遍地的“臭河沟”。
以奖补激发建设美丽乡村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如何破解以往农村建设中“政府在干,村民在看”的难题?武江区围绕“龙归-江湾”和“西河-重阳”两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沿线的27个行政村,由区委书记、区长各牵头统筹1条线路,组成27个组团,采取“党政主要领导包片、处级领导抓村、科级干部驻组、百家企业扶点”的方式,构建“区-镇-村-企”“组团作战”的工作机制。同时,武江将临时党支部建在攻坚组团上,推动近2000名区、镇、村党员干部带着思路举措和政策资源沉到一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努力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建设什么”。
该区级财政安排3个1000万元专项资金,分别用于组团筹集资金1:1配套奖补、“生态宜居美丽村庄”评选奖补等,按照“筹集资金越多、登台打擂越快、评比结果越优、奖补奖励越多”的原则进行奖补,有效激发了各组团、各村建设美丽乡村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各组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批村庄村容村貌发生巨变,形成了一批外有“面子”,内有“里子”的新农村。
在乡村振兴的战鼓擂响之际,武江正在进一步拓展“打擂比武”行动的广度和深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就建管水平、乡村文明等打擂评比,重点解决发展推进不平衡的问题,让农村由“形态美”走向“神态美”,由“美丽乡村”走向“美丽经济”。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杨长虹、陈励)
龙归镇北岸村的特色墙绘景观
大洋网讯 在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清澈的龙归河绕城而过,四座大粮仓静坐在河畔,数十年如一日地见证着武江大地的日新月异。龙归镇是韶关市的农业大镇,镇上的几座巨大的粮仓是20世纪50年代的典型的苏式粮仓,号称“500万斤大仓”,是当地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如今,旧粮仓已退出历史舞台,这几座饱经风霜的巨大建筑正迎来“华丽转身”。
2018年,武江区为有效解决乡村建设与发展中缺专业技术、缺优质人才、缺发展平台的紧迫问题,通过邀请全国知名设计师、学者开展了“大师小筑”工程,对龙归镇空置粮仓进行活化,建成了韶关市武江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为干部群众搭建起专业培训平台,为武江乡村振兴培养源源不断的合格“乡村工匠”。这几座巨大粮仓的变迁,正是武江大地上下同心,共同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的缩影。
“米袋子”“果盘子”等农特产品展览让人目不暇接
行走在实践中心内的乡村振兴文化馆里,武江区“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花瓶子”农特产品展览让人目不暇接。
走进现代厅,绚烂的LED加声光投影设备营造出了一片繁木青青、稻浪金黄的丰收场景。远处数束清泉汇成一汪碧水,大小鱼群追逐嬉戏。一幅色彩绚丽的田园风景顿时跃然于访者眼前。树一色,田一色,水一色,交相辉映,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按照‘1基地’‘3平台’的功能设置将龙归粮仓及其周边多栋老旧建筑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修缮和规划布置。”武江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说,“1基地”是城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培训实践基地,“3平台”即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平台、名特农产品展览展销平台和乡村特色资源与企业资本对接平台。
走出龙归粮仓沿着河道缓缓前行,许多从城里自驾而来的游客正扶老携幼地前来赏花踏青。
清澈翠绿的河水闪烁着粼粼金波,水底的水草、泥沙、石子清晰可见。在一处小溪汇流处,几只小斗鱼正在凶狠地撕咬着,争抢一丛鲜嫩水草的所有权。河岸边树木掩映的小村庄里,隐隐约约传来鸡鸣狗吠之声。尽管看不到人影,但大嗓门的农妇几句地道的客家话叫喊声,却让这一切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息。
这仿佛孩童年代的情景,正是武江区精心打造的龙归-江湾乡村精品线路和“碧落武江”万里碧道的起点。可是谁又能想到多年前的此处,还是顶着“脏乱差”的帽子?“当年我们能不走河边就不走河边,因为太臭了,垃圾多到无法下脚。”社主村村民罗卫强说,这里三年前还是杂草丛生、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遍地的“臭河沟”。
以奖补激发建设美丽乡村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如何破解以往农村建设中“政府在干,村民在看”的难题?武江区围绕“龙归-江湾”和“西河-重阳”两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沿线的27个行政村,由区委书记、区长各牵头统筹1条线路,组成27个组团,采取“党政主要领导包片、处级领导抓村、科级干部驻组、百家企业扶点”的方式,构建“区-镇-村-企”“组团作战”的工作机制。同时,武江将临时党支部建在攻坚组团上,推动近2000名区、镇、村党员干部带着思路举措和政策资源沉到一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努力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建设什么”。
该区级财政安排3个1000万元专项资金,分别用于组团筹集资金1:1配套奖补、“生态宜居美丽村庄”评选奖补等,按照“筹集资金越多、登台打擂越快、评比结果越优、奖补奖励越多”的原则进行奖补,有效激发了各组团、各村建设美丽乡村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各组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批村庄村容村貌发生巨变,形成了一批外有“面子”,内有“里子”的新农村。
在乡村振兴的战鼓擂响之际,武江正在进一步拓展“打擂比武”行动的广度和深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就建管水平、乡村文明等打擂评比,重点解决发展推进不平衡的问题,让农村由“形态美”走向“神态美”,由“美丽乡村”走向“美丽经济”。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杨长虹、陈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