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报告!我们这么干丨改革开放 干出一番新事业

新闻

香港创意之作席卷2025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 引领娱乐新浪潮 香港创意之作席卷2025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 引...

10月2日至10月5日,中国内地动漫游戏领域的重要盛会,2025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将在广州保利世贸博...

  • 2025丹霞杯扑克大赛即将登陆韶关 德信竞技助力小城...

    10月8日,2025丹霞杯扑克大赛将在广东省韶关市盛大开赛。这项由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德信竞技等智力竞技品牌协办的赛事,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智力扑克高手和爱好者同场角逐,为这座以自然风光闻名的岭...

  • 南北滋味共鸣|滋味家巡礼记青海首场启幕

      祁连山下的青稞田唱响着丰收的号角, 岭南的温润气息跨越山海。 2025年9月22日, “滋味家巡礼记—— 中国双喜&天佑德青稞酒跨界联盟共建活动” 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圆满落幕。 广...

  • 万唯获“中考教辅全国引领者”市场认证

    2025年7月,尚普咨询集团(以下简称“尚普”)基于对中考教辅市场的深入调研,并对中考教辅销量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后做出权威认定,正式授予万唯“中考教辅全国引领者”等5项市场地位确认证书。   据悉...

财经

国家统计局: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国家统计局: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中新网4月10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20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其中,城市上涨4....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春意盎然的四月 天象“剧场”也开始“回暖” 春意盎然的四月 天象“剧场”也开始“回暖”

进入4月,神州大地处处春意盎然。随着天气回暖,天象“剧场”也逐渐热闹起来。在这个月唱主角的依然是几颗...

报告!我们这么干丨改革开放 干出一番新事业

发布时间:2021/03/08 新闻 浏览:373

“十四五”蓝图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广东方案

我们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充分激发“双区”建设的整体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战略效应、辐射引领效应。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实施一批新的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改革开放高地。

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大湾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动珠三角地铁互联互通,努力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全力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出台省级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措施,探索实施省级行政管理权限负面清单模式,在制度创新、放权赋能、激发活力、营造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和岭南文化传承创新,支持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等建设,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强化省会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

持续推进放管服,完善省市县三级政府权责清单。大力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支持广州、深圳开展国家级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

广州计划

聚焦打造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牢牢把握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契机,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勇于推出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制度环境,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率先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经济制度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由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转变,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打造全球企业投资、国际人才汇聚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开展营商环境4.0改革。全面落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一窗式”政策兑现、“一站式”公共服务改革举措。提高国际民商事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水平。加快中国(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分层分类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加大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力度。支持广州科学城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

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推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投融资、贸易结算、商事仲裁等规则体系。

深化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积极承办国家主场外交活动。发挥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席城市作用,推进国际城市间交流合作,继续实施国际友城“百城计划”。

推进穗港澳深度合作。实施“湾区通”工程。

强化广深战略合作。合作办好“双城”联动论坛,筹建“双城”联动研究院。推进“一区三城”与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联动,共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省实验室。扩大两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注: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文字整理/石善伟

改革开放 干出一番新事业

我要让“试验田”更高产更高质

赵红星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创新工作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南沙始终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自贸区“试验田”高产高质,累计形成689项制度创新成果,4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首创商事登记确认制、全球溯源体系等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成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与港澳合作更加深化实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粤港深度合作园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规则机制“软联通”持续推进。

“十四五”期间,南沙将充分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大魄力更高起点更深层次推进改革,着力增强优质制度供给能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未来产业引领能力、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十四五”开局之年,南沙将强化自贸区改革创新引领示范,争取实施更大程度压力测试,纵深推进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文/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图/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我要让营商环境名片更闪亮

廖菁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副局长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既是全省首个,也是北上广深四个特大城市中,第一个直接以营商环境命名的部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一张名片,短短几年间已实现营商环境改革1.0到4.0的迭代升级。

我们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在创新制度设计、优化政务服务、畅通行政审批等若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取得突破,工程建设审批、知识产权综改、限时政策兑现等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在全省、全国推广。去年,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100个政务服务事项“智能秒批”清单,出台“工业快批10条”“拿地即动工”“低风险项目审批即来即办”等一系列政策,为工业建设项目大大压缩审批时间,降低筹建成本。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州等地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营商环境4.0改革创新举措,全力推进便利化改革攻坚,打造全国最优、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文、图/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我要建设学校和学科的“高峰”

李清泉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1983年,深圳大学只用了不到4个月,就完成了从提出申请到获批建设的飞跃,当年就迎来首批新生,从一个侧面诠释着新深圳速度。从建校开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军、教育改革的亲历者,深圳大学见证改革开放的同时,更受益于改革开放。

最近这几年,深圳高等教育更加多元化,深圳大学也从“独子”成为了“长子”。我们非常荣幸能生在深圳,深圳大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我们是从一片荒地里建起来的,在过去的38年我们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同时期建校的高校里面,我们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地位。

“十四五”期间,国家把高等教育发展作为高质量的发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校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提出了要“从高原到高峰”的学科发展战略,未来我们要建设学校学科的高峰。所谓“高峰”,就是希望有若干个学科能够在国内,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还要形成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要让学科更多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抓住交叉学科发展契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还要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文/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图/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

我要闯出传统外贸新天地

关勇 广州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传统纺织外贸经营遇到极大的挑战。我们稳中求进、化危为机,外贸进出口经营取得逆势增长,出口业务同比增长18.41%。

连续参与两届网上广交会,我们把展品从线下“搬”到线上,虚拟展厅、三维产品、视频拍摄、直播营销等,这让我们传统外贸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获得极大的提升,也打开了我们对传统外贸转型的思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围绕传统外贸新活力与出新出彩,进一步加快国际化布局,同时依托数字化与信息化引领,推动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夯实与协同,全力构建资源国际化、制造国际化、销售国际化的全产业生态服务平台。

做到“走出去”,希望实现“欧美设计、国内与亚洲服装制造、在广州集成、向全球出口”的全球化布局,擦亮广州制造、广州服务、广州品牌;做到“引进来”,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动内外贸业务一体化发展,构建产业循环的商业模式,降低产业成本,提升“走出去”的竞争力。希望进一步参与国内大循环,做强做优进口业务,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支撑。

(文、图/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

我要探索更多制度创新先行先试

李岸潮 广州市大湾区办秘书处一级主任科员

港澳在市场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对于内地城市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具有很强的学习借鉴效应。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对于广州全面深化改革更是提供了创新方向和示范。

接下来,我们将推动深化改革突破和政策制度创新,充分释放“双区驱动”“双城联动”的利好叠加效应,引领带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聚焦与港澳规则衔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继续推动两批任务清单逐步落实落地,争取在共识度高的商事登记、科研资源跨境流动、职业资格认可、社会民生服务等领域率先突破。二是聚焦支持和学习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着力用好省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和特事特办工作机制,争取省出台支持广州学习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改革若干措施。三是聚焦建设优势特色平台,支持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园、中新广州知识城等谋划推出更多创新性、引领性改革,努力争取政策突破、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的经验做法。

(文/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图/受访者提供)

“十四五”蓝图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广东方案

我们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充分激发“双区”建设的整体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战略效应、辐射引领效应。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实施一批新的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改革开放高地。

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大湾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动珠三角地铁互联互通,努力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全力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出台省级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措施,探索实施省级行政管理权限负面清单模式,在制度创新、放权赋能、激发活力、营造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和岭南文化传承创新,支持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等建设,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强化省会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

持续推进放管服,完善省市县三级政府权责清单。大力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支持广州、深圳开展国家级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

广州计划

聚焦打造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牢牢把握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契机,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勇于推出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制度环境,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率先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经济制度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由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转变,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打造全球企业投资、国际人才汇聚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开展营商环境4.0改革。全面落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一窗式”政策兑现、“一站式”公共服务改革举措。提高国际民商事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水平。加快中国(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分层分类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加大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力度。支持广州科学城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

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推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投融资、贸易结算、商事仲裁等规则体系。

深化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积极承办国家主场外交活动。发挥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席城市作用,推进国际城市间交流合作,继续实施国际友城“百城计划”。

推进穗港澳深度合作。实施“湾区通”工程。

强化广深战略合作。合作办好“双城”联动论坛,筹建“双城”联动研究院。推进“一区三城”与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联动,共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省实验室。扩大两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注: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文字整理/石善伟

改革开放 干出一番新事业

我要让“试验田”更高产更高质

赵红星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创新工作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南沙始终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自贸区“试验田”高产高质,累计形成689项制度创新成果,4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首创商事登记确认制、全球溯源体系等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成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与港澳合作更加深化实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粤港深度合作园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规则机制“软联通”持续推进。

“十四五”期间,南沙将充分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大魄力更高起点更深层次推进改革,着力增强优质制度供给能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未来产业引领能力、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十四五”开局之年,南沙将强化自贸区改革创新引领示范,争取实施更大程度压力测试,纵深推进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文/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图/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我要让营商环境名片更闪亮

廖菁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副局长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既是全省首个,也是北上广深四个特大城市中,第一个直接以营商环境命名的部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一张名片,短短几年间已实现营商环境改革1.0到4.0的迭代升级。

我们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在创新制度设计、优化政务服务、畅通行政审批等若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取得突破,工程建设审批、知识产权综改、限时政策兑现等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在全省、全国推广。去年,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100个政务服务事项“智能秒批”清单,出台“工业快批10条”“拿地即动工”“低风险项目审批即来即办”等一系列政策,为工业建设项目大大压缩审批时间,降低筹建成本。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州等地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营商环境4.0改革创新举措,全力推进便利化改革攻坚,打造全国最优、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文、图/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我要建设学校和学科的“高峰”

李清泉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1983年,深圳大学只用了不到4个月,就完成了从提出申请到获批建设的飞跃,当年就迎来首批新生,从一个侧面诠释着新深圳速度。从建校开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军、教育改革的亲历者,深圳大学见证改革开放的同时,更受益于改革开放。

最近这几年,深圳高等教育更加多元化,深圳大学也从“独子”成为了“长子”。我们非常荣幸能生在深圳,深圳大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我们是从一片荒地里建起来的,在过去的38年我们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同时期建校的高校里面,我们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地位。

“十四五”期间,国家把高等教育发展作为高质量的发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校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提出了要“从高原到高峰”的学科发展战略,未来我们要建设学校学科的高峰。所谓“高峰”,就是希望有若干个学科能够在国内,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还要形成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要让学科更多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抓住交叉学科发展契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还要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文/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图/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

我要闯出传统外贸新天地

关勇 广州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传统纺织外贸经营遇到极大的挑战。我们稳中求进、化危为机,外贸进出口经营取得逆势增长,出口业务同比增长18.41%。

连续参与两届网上广交会,我们把展品从线下“搬”到线上,虚拟展厅、三维产品、视频拍摄、直播营销等,这让我们传统外贸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获得极大的提升,也打开了我们对传统外贸转型的思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围绕传统外贸新活力与出新出彩,进一步加快国际化布局,同时依托数字化与信息化引领,推动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夯实与协同,全力构建资源国际化、制造国际化、销售国际化的全产业生态服务平台。

做到“走出去”,希望实现“欧美设计、国内与亚洲服装制造、在广州集成、向全球出口”的全球化布局,擦亮广州制造、广州服务、广州品牌;做到“引进来”,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动内外贸业务一体化发展,构建产业循环的商业模式,降低产业成本,提升“走出去”的竞争力。希望进一步参与国内大循环,做强做优进口业务,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支撑。

(文、图/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

我要探索更多制度创新先行先试

李岸潮 广州市大湾区办秘书处一级主任科员

港澳在市场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对于内地城市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具有很强的学习借鉴效应。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对于广州全面深化改革更是提供了创新方向和示范。

接下来,我们将推动深化改革突破和政策制度创新,充分释放“双区驱动”“双城联动”的利好叠加效应,引领带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聚焦与港澳规则衔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继续推动两批任务清单逐步落实落地,争取在共识度高的商事登记、科研资源跨境流动、职业资格认可、社会民生服务等领域率先突破。二是聚焦支持和学习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着力用好省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和特事特办工作机制,争取省出台支持广州学习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改革若干措施。三是聚焦建设优势特色平台,支持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园、中新广州知识城等谋划推出更多创新性、引领性改革,努力争取政策突破、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的经验做法。

(文/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图/受访者提供)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