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黄埔垃圾分类“黑科技”:垃圾桶有了电子“身份证”,居民AI扫脸扔垃圾

新闻

香港创意之作席卷2025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 引领娱乐新浪潮 香港创意之作席卷2025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 引...

10月2日至10月5日,中国内地动漫游戏领域的重要盛会,2025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将在广州保利世贸博...

  • 2025丹霞杯扑克大赛即将登陆韶关 德信竞技助力小城...

    10月8日,2025丹霞杯扑克大赛将在广东省韶关市盛大开赛。这项由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德信竞技等智力竞技品牌协办的赛事,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智力扑克高手和爱好者同场角逐,为这座以自然风光闻名的岭...

  • 南北滋味共鸣|滋味家巡礼记青海首场启幕

      祁连山下的青稞田唱响着丰收的号角, 岭南的温润气息跨越山海。 2025年9月22日, “滋味家巡礼记—— 中国双喜&天佑德青稞酒跨界联盟共建活动” 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圆满落幕。 广...

  • 万唯获“中考教辅全国引领者”市场认证

    2025年7月,尚普咨询集团(以下简称“尚普”)基于对中考教辅市场的深入调研,并对中考教辅销量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后做出权威认定,正式授予万唯“中考教辅全国引领者”等5项市场地位确认证书。   据悉...

财经

国家统计局: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国家统计局: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中新网4月10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20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其中,城市上涨4....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春意盎然的四月 天象“剧场”也开始“回暖” 春意盎然的四月 天象“剧场”也开始“回暖”

进入4月,神州大地处处春意盎然。随着天气回暖,天象“剧场”也逐渐热闹起来。在这个月唱主角的依然是几颗...

黄埔垃圾分类“黑科技”:垃圾桶有了电子“身份证”,居民AI扫脸扔垃圾

发布时间:2020/11/24 新闻 浏览:484

给分类垃圾安装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发现垃圾混装,就可以轻松追溯源头;采用AI人脸识别登录,居民通过投放垃圾获得积分,可实时结算投放收益……在广州市黄埔区,依托物联网、AI、大数据等“黑科技”,一场“垃圾革命”正在悄然兴起——这就是黄埔区自主开发建设的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

垃圾“刷卡”乘车,实现源头追溯

今年3月,黄埔区启动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建设。该平台运用二维码、物联网信息采集、视频监控和分析等技术,实现了过去只存在于设想中的垃圾分类称重、转运桶智能识别、分类网格化管理等垃圾分类场景。

第一个刷新垃圾分类观念的,就是“乱扔垃圾可追溯”。

2019年底,黄埔区所有小区实现楼层撤桶,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掀开了垃圾分类新的一页。“楼层撤桶后,我们可以分析出来各个小区分类参与情况,这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科学化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既然可以定时间定地点,那么我们的桶也可以定下来,”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人介绍道。

于是,转运桶智能识别系统应运而生。据介绍,该系统是将所有的分类桶进行信息采集,为他们颁发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电子标签,从而实现“分类投放点—收运车辆—转运站场”的信息化联网管理。

转运桶不仅用于指引居民对各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还可以很好地解决混收混运的问题。传统收运模式下,转运桶经常被搬来搬去,导致即使收运前发现混装,也无法追溯,单纯靠人工去排查难度非常大。

现在垃圾刷卡“乘车”后,车载分类称重系统将对其“安检”,准确识别编号。小小的刷卡动作,背后意义可不简单。“一旦发现有混收混运情况,我们便可根据标签,追溯到具体投放点,分析出责任人、责任单位等信息,从而进行督导整改甚至处罚。”

AI扫脸扔垃圾,精准投放可获奖励

截至目前,黄埔区共有300余组智能分类设备。通过“有偿投放、有趣运营”智能管理模式,实现分类宣传、分类投放前端智能化管理,该系统采用AI人脸识别登录,居民通过投放垃圾获得积分,可实时结算投放收益。据介绍,在鼓励居民精准投放的同时,系统后台根据登录信息可以进行精准溯源、数量统计,做到每袋垃圾可溯源。

据介绍,前端的智能回收设备可以对居民所投放垃圾的时间、品类、重量等进行记录,为垃圾分类督导工作提供数据依据。后端的车载称重等系统,提供大数据平台,构建环卫数据管理体系。

除生活垃圾外,黄埔区的餐厨垃圾、其他垃圾也将实现“智能称重”。在黄埔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两类都要求做到日产日清。以往对于垃圾清运数据,都是靠肉眼估算、人工登记,厘清社区、街镇的数据耗时较长,且与终端进场数据不相符的情况时有发生。

“分类称重系统上线后,数据将精确到每个桶、投放点,且能同步上传至终端管理后台,进而统计出社区、街镇的数据,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可实现对辖区垃圾量的变化科学分析,从而为精准减量提供数据支持。”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人介绍到。

当然,为优化调整收运线路,监督分类收运全流程,智慧管理体系还包括对收运车辆的管理。在前期“公交化”收运网络基础上,车载监控系统会实时显示每辆车位置、驾驶人状态、路况等信息,对规范收运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的现象,非常关键。收运数据终端可视化,可谓搭上科技“快车”,实现了垃圾分类可持续闭合管理。

投放点智能化改造,督导员可手机抓拍

今年,黄埔区开始对1300余个分类投放点进行美化亮化提升。所有的投放点都标准化配置投放公示牌、遮雨棚、硬底化、照明及洗手盆,从根本上提升居民的投放体验。为督促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同时便于有效监管,在各社区分类投放点共配备督导员800余人,并组织回社区报到党员1.7万人,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和站桶督导。

“每天早上7—9点,晚上6—9点,这是下楼投放垃圾的时间。一开始我们还不适应,慢慢地在督导员提醒监督下,都习惯了,”联和街黄陂新村一名阿姨说。

居民家庭源头分类效果显著。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10月,黄埔区共资源化利用26万余吨,其中厨余垃圾达5万余吨、可回收物20万吨、低值可回收物1万余吨(包括废旧衣物、废木质、废玻璃、废塑料、废杂铁、废海绵等);分类收集处理10余吨有害垃圾(其中废旧灯管近15万支)。

然而,站桶督导并不是万能的。“由于只能监督指导,对拒不分类等特殊情况,督导员反馈到我们社区、街道一级,经常都是超时的或者无凭无据。执法处理起来,也没有什么说服力。”鱼珠街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分类网格化系统将有力改变这一局面。改革粗放式的监管方式,通过智慧管理系统,配合视频监控,每处投放点作为一个网格,督导员可在手机上及时上报乱投放人信息、抓拍视频图片,社区工作人员可了解和查看,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截至目前,垃圾分类智慧管理体系已在超过300个投放点安装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终端,实现精细化到个人的垃圾分类监管模式;改造6条厨余垃圾运输线路,单日转运量超60吨,利用垃圾收运实现精细化到单个垃圾桶的实时数据物联网采集。

未来三年内,黄埔区“智慧城管”还将通过打造一体化信息平台,构建起环卫保洁、燃气管理、垃圾分类管理、城市指挥系统等智慧网络,为城市“大脑”注入活力。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