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成渝文旅再携手 巴蜀风韵闪耀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
成渝文旅再携手,巴蜀风采绽放花城。5月15日—17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亮相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主题打造联合展位,展示成渝两地特色文旅资源、...
-
PayKKa广交会“破圈”背后:技术沉淀与合规运营的双...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超14.8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展企业突破4.3万家,充分展现了全球贸易复苏背景...
-
速看!票据服务行业代表深度数科发布《1月第4周-2...
行业关键词: 票据市场、票据服务、供应链金融、票据新规、票据业务、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服务)、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票据风险与合规 产品关键词: 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票据承兑、贴...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战“疫”暖心记丨“我不能哭,护目镜会花”
发布时间:2020/02/13 新闻 浏览:740
今天广东医疗队一位97年的小护士刷屏了!
她叫朱海秀,是广东医疗队的护士。因为工作强度和压力,脸上带着重重的黑眼圈。她告诉记者:来的时候没告诉父母,但是前几天被父母知道了。
她说:“那是我22年以来,第一次看到我爸哭。”
她不想对着镜头向爸妈报平安,因为她说:“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她摆了摆手,说了句对不起……
很多网友看了这个视频表示突然很想哭
“这是中国年轻人该有的模样”
02
连续工作6小时,脱下防护服全身湿透!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ICU护士张健
“大家好,我是来自佛山市妇幼保健院ICU(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护士,我叫张健,现在身处武汉市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大家报个平安,我很好,勿念……”2020年2月10日,佛山市妇幼保健院ICU护士张健这样在日记中写道。
2月11日,是佛山市妇幼保健院ICU护士张健在前往武汉驰援的第5天。张健也公布了自己的“战疫日记”,记录了一名男护士的战“疫”日常。
2月7日:张健接到电话紧急集合驰援武汉,赶赴武汉前他还让爸爸帮剪了一个帅气的发型。
2月8日:到达武汉的第二天,张健等一行护理人员集中进行了上岗前培训,主要内容是操作事项,因为病人的特殊性,所以每个操作步骤都不能出错,严格按院感要求来做。“穿上所有的防护服共有15个步骤,全搞定大概要20分钟左右,每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如果没做好防护就进去非常危险。”张健说。
培训结束后,本来是安排第二天休息。当天晚上张健接到领导的通知,一名同事因为身体不舒服,需要他临时顶班,时间是2月9号凌晨1点到5点。有好的体力才能胜任工作,简单吃了晚饭后,张健赶紧补了个觉……
2月9日:凌晨,在抗疫战场上张健第一次穿着防护服。“穿着防护服你要呼吸的,所以整个人的脑子都是懵的,(工作)效率减半,工作的时候我是没有坐着休息的时间的,手腕痛,被防护服勒(的),鼻梁也痛,汗从防护服的袖子里流出来(了)。”张健说。从病房出来,张健的全身都湿哒哒的,洗手衣完全湿透,防护服外面全是水,脱防护服大概用了15分钟。张健说,这是他上的第一个四小时制的班,也是最后一个,因为从10号开始,要求所有的班就都是6小时制了。
张健在为患者做CRRT(床边的血液透析机)治疗
张健在病房写护理记录。
2月10日:“尽管前方还有许多未知的情况要面对、要挑战,但我已做好了打一场硬仗的准备,因为我坚信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担当,我相信我伟大的祖国,我也相信武汉这座待到春暖樱花盛开的科技枢纽城市,我更相信有那么多人深深祝福着武汉、深深爱着武汉,疫情过去皆是平安,所有华人携手打造中国力量。”张建在日记中写到。
这是一场从没有经历过的战“疫”
白衣战士们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用汗水和智慧与死神“抢”人
坚信樱花烂漫时
英雄平安归来
03
“60后”医生老顾:到了武汉才告诉妈妈要上前线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顾葆春
尽管忙到凌晨2点才上床,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顾葆春四个钟头后还是醒了。
他有点忐忑。
元宵节这天是老顾妈妈的生日,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解释此次自己瞒着她到武汉支援的事情。
“60后”的他头发半白,在老母亲面前依然是个能撒娇、怕挨训的男孩。
一次突如其来的“逆行”
“春节回南京时,妈妈就很紧张,说是会被传染,让我不要出家门!”看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看着兄弟医院和熟悉的朋友纷纷支援武汉,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专科医生,老顾坐不住了。他试探着告诉父母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该去湖北,可以帮助这些病人。
但是,当医院发出召集令,老顾主动报名参加支援武汉抗击疫情医疗队之时,他没有告诉父母,生怕老人家担心。
在肿瘤专科医院里工作,与投身传染病疫区救治病人,所面临的风险毕竟不一样。
临行前,顾葆春的女儿帮他理发。
元宵节那天,老顾先试探着给母亲发一条祝贺生日的信息,再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故作轻松说:“我在武汉呢。”
出乎他的意料,母亲并不惊讶,反而平静地叮嘱他做好防护,注意安全。
“妈,我在南京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都说,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他们一定帮解决。”老顾的话并没有得到老母亲的回应。但挂上电话,微信群里有了动静:妈妈把儿子要去武汉的消息发到家族群里。她说:见到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需要时尽一份力量,比给她钱和买礼物更值得炫耀。
“当医务人员一遍又一遍喊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时,我们深知,加油的动力并不是来自我们自己,而是来自我们身后的家庭。”老顾说,正是由于父母、夫妻、子女的理解支持,甚至自我牺牲,才有这么多义无反顾逆行的医务工作者。”
逆行不易:资深专家变成助手
第一天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重症医学科工作,老顾特意穿了整套装备,包括纸尿裤。在里面工作七小时,熟悉所有医疗设备,给自己看护的病情有变的病人做一遍床边超声。
第一天上班,身为重症医学资深专家的老顾体验了“逆行”武汉后工作角色的微妙转变。他的工作以协助当地医生操作为主。
原来,插管要穿戴正压防护服,而前来援助的广东医生暂时没有配备正压防护服。“我只希望自己能在这个团队中能发挥一点作用。”老顾不以为意,全力协助武汉协和医院的孟医生给两个新转入病人做气管插管和气管镜。
医生老顾在给武汉病人做中心静脉置管手术
临下班时,别的医生都离开了隔离区。突然,一个其它组的病人血压猛降,急需补液通道。老顾见状主动上前帮忙,一针见血留置好颈内静脉通路。
“在这里唯一不习惯的是,两小时后眼镜上全是雾水,名副其实的雾里看花。”他幽默地说,出来时全身内衣湿透,纸尿裤也没起作用。
04
夜班护士被病人的一句话暖哭了
记录人:王思思(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上凌晨0-4点的班,天气又变冷了,出门的时候风很大,带着阵阵寒意。
去接班时,病房的病人大多数都睡了,显得特别安静。只有少数几个病人在打补液,偶尔会听到病人呼叫的铃声。我们执行着长期医嘱:每小时测一次指脉氧、发热病人监测体温……
穿着防护服很笨重,走路会有摩擦发出的声音,我们尽量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像只企鹅一样,就怕影响到病人休息。
一个病人的补液完了,我给他封管。当时护目镜上都是雾,操作起来很困难了,病人小声地对我说:“护士,你小心点,不要把自己弄伤了,你带着手套不方便,我自己来撕胶布吧!”
因为带着手套,在撕胶布的过程中胶布经常会粘在手套上,扯胶布时很容易连同手套扯破,手套破了就意味着暴露了,有感染的风险。这位病人是怕我暴露怕我感染啊,他在用这种方式默默的保护我们。这些可爱的病人,本来他们心里该有多难受,自己病了,担心自己,担心家人,还得担心我们感染。
我的护目镜更蒙了,分不清是雾水还是泪水。我甩甩头,紧紧握了一下病人的手,继续去工作,用消毒巾擦拭台面、治疗车、门把手,对配剂室、治疗室进行紫外线消毒……
这个夜班很平静,很多病重病危的患者都平稳渡过,没有出现抢救,希望每个病人都能平安撑过每个班次。下班的时候才发现下雨了,天气更冷了,但病人的话语却温暖了整个夜晚。
05
广州引进小神器患者输液更安心
记录:中山六院内科高志茵主管护师
驰援武汉的广州医护人员照料着数十个重症患者,需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工作,护目镜经常起雾阻碍视线,难以看清输液是否完成,滴空排气工作的难度也大为增加。为了让患者输液更安心,他们新引入了输液报警器,患者们在输液时终于可以放心休息,不用盯着补液是否滴完了。
高志茵介绍,中山六院医疗队所在的医疗队目前接手武汉市新冠肺炎定点诊治医院汉口医院呼吸七病区。本病区全部是确诊病人和疑似的重症病例,危重病人最多时达40-50人。由于病人们大多都是年纪大的患者,血氧较低,体能虚弱,需要补液治疗或者因无法进食需要营养支持治疗。而在病区工作时,护士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全幅武装,给平时的检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想起在中山六院工作时经常使用的输液报警器。但是汉口医院的同事不仅没用过,更没听说过这个小装置。难题面前,他们开始想解决的办法。商店买?除了生活物资的一些超市每天开几个钟头外,所有的店家都不开门了,更别说这些医疗器械商店了。上网买?时值春节,网店能发货的也不多,况且进入武汉的快递基本上属于停滞状态。想到在广州的大后方,他们将需求告诉了中山六院采购处闵登梅处长。闵处长千方百计联系各种渠道,终于找到这种输液报警器,也仅有100个库存,并随医院物资一起寄到武汉。
目前,这批报警器已经全部应用到呼吸七病区临床。患者们也很愿意使用这种小玩意儿,他们可以放心休息,不用盯着补液是否滴完。“小神器,大作用!”“广东医疗队真贴心!”患者都纷纷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