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以高新技术引领PCB制...
在电子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凭借其在PCB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卓越成就,作为电路板制造领域的佼佼者,正不断推动行业进步与发展。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
-
成渝文旅再携手 巴蜀风韵闪耀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
成渝文旅再携手,巴蜀风采绽放花城。5月15日—17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亮相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主题打造联合展位,展示成渝两地特色文旅资源、...
-
PayKKa广交会“破圈”背后:技术沉淀与合规运营的双...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超14.8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展企业突破4.3万家,充分展现了全球贸易复苏背景...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社区医疗服务每年为群众节省医疗费用超过10亿元
发布时间:2019/10/17 新闻 浏览:661
家庭医生已经成为东莞市民的“好朋友”
昨日,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带队对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和标准化建设进行实地调研。叶向阳强调,社卫机构要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要在人才招聘上下功夫,编制要用起来;薪酬改革要尽快落实,提升待遇;信息化建设要加速推进,2020年各级医疗机构打通信息网络,消灭“信息孤岛”。
对于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和松山湖社区中心的医联体建设,叶向阳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达到了多赢的结果,下一步双方应从目前的“松散型”往“紧密型”发展,体制机制上的问题由市里来协调,争取把“医联体”做成“医共体”。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
占全市医疗机构门诊总量29.2%
目前,东莞全市建成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9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64个。市民步行15分钟即可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东莞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东莞一项重要的公共产品,是全市人民不可缺少的“健康守门神”。
今年上半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为1058.5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门诊总量29.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次均门诊费用为81.5元,为全市医院次均门诊费用231元的35.3%,有效控制了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大大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据不完全统计,社区医疗服务每年为群众节省医疗费用超过10亿元。
据悉,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2018年将其纳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出台了《东莞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补短板”任务,基本实现用房面积和医疗设备配置达标。
今年7月,东莞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基层卫生工作推进会,再次研究部署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全市标准化建设已累计投入超过1.2亿元,截至今年10月12日,全市33个镇街(园区)共建成39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过督导评估已完成293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总达标率为73.8%。
1097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257万人
记者了解到,东莞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97个,对比2018年增加41个团队,签约群众257万人,签约重点人群69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61.6%。可以说,家庭医生服务已经成为众多市民的“好朋友”。
争取把“医联体”做成“医共体”
调研中,多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叶向阳表示,今年7月东莞已经启动了全市医疗机构的薪酬制度改革,目的就是要提升医护人员的薪酬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目前各镇街卫生健康系统加起来还有2000多个编制没用,这些编制要尽快用起来。”对于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叶向阳说,东莞将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全员人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各级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将在2020年全部打通。
对于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和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年多来的医联体建设,叶向阳认为,方向是对的,也是成功的,下一步双方争取把“医联体”做成“医共体”。
典型
松山湖社卫的“样板工程”
2017年9月,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原市第三人民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依托医联体建设,打造家门口的“三级医院”。
根据园区人口结构、疾病谱特点,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累计往园区派出各类专家坐诊1560人次,妇科、儿科门诊更是派出固定团队全年全程参与诊疗。通过双方全方位、全流程的紧密协作,医联体建设的成效逐步显现,2019年9月,患者转诊率控制为12.83%,同比下降了5.26个百分点。凭借医联体的优势,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大格局。目前,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升级改造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市标准化要求,成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