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busines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深圳政协委员建言:建数据共享系统促湾区医疗融合 扬科技之城优势助科学防疫抗疫

新闻

不到鸡笼顶,枉为广东人!原来,中国绝美的高山草原杜鹃花海在这里 不到鸡笼顶,枉为广东人!原来,中国绝美的高山草...

足不出粤也能“游新疆”? 在广东生活了20多年 我竟然不知道还有这样一处秘境 这里有中国绝美的高山草原杜...

财经

国家统计局: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国家统计局: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中新网4月10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20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其中,城市上涨4....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春意盎然的四月 天象“剧场”也开始“回暖” 春意盎然的四月 天象“剧场”也开始“回暖”

进入4月,神州大地处处春意盎然。随着天气回暖,天象“剧场”也逐渐热闹起来。在这个月唱主角的依然是几颗...

深圳政协委员建言:建数据共享系统促湾区医疗融合 扬科技之城优势助科学防疫抗疫

发布时间:2021/05/19 商业 浏览:319

深圳云天励飞利用视觉人工智能科学防疫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深圳两会“进行时”,深港医疗融合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何做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热点问题,受到深圳市多位政协委员关注。深圳市政协委员魏民新和卢宠茂联名提出,建议打造“湾区通”医疗健康数据平台,促进大湾区医疗体系融通融合。深圳市政协委员郭子予、杨灵祥、萧燕珍、蒋雷和李捷利则共同关注,作为“科技之城”的深圳,应该进一步深化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助力“科学抗疫”。

A

联通大湾区建立个人健康医疗数据共享系统

现状:深港两地首次实现病历互通 “支援计划” 在粤患者申请超过1.5万人

助力深港医疗深度融合,打造湾区先行示范。2015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实施“长者医疗券”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试点,开创跨境医疗服务先河。此举旨在方便长期居住内地的香港居民看诊就医。2019年6月,香港特区政府宣布该试点计划常态化。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长者医疗券”受惠跨境长者近6000人,就诊量约3万人次。

2020年11月,为解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香港滞留内地患者的复诊问题,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在粤患者复诊特别支援计划”(以下简称“支援计划”),为疫情期间滞留广东且符合条件的港籍复诊患者提供费用津贴,可在港大深圳医院就诊。港大深圳医院提供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9日,该院共接收香港在粤患者申请达15199人,已看诊14473人次,患者对服务表示满意。

55岁的梁先生(化名)是众多在粤港人之一,也是受益于“支援计划”并成功看诊的首位患者。“以往在香港复诊需要花费一整天,而在港大深圳医院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支援计划’让我们在深港医疗融合新政策下享受了就医便利。”梁先生表示。

“香港病历首次跨越了地域的限制,深港两地首次实现了病历互通,‘支援计划’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信息流通突破点和医疗服务融合发展里程碑。希望这个项目能成为深港医疗融合的样板项目,为后续大湾区医疗融合提供更好的参考。”深圳市政协委员、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说。

建议:借鉴香港“医健通”推出“深圳通”乃至“湾区通”

值得一提的是,在“支援计划”的实施中,香港的“医健通”(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sharing system)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粤港人可通过“医健通”申请香港的病历记录,交由港大深圳医院跟进,极大方便了跨境医疗,体现了新型个人健康医疗信息共享管理机制的优越性。据悉,香港“医健通”建设已进入第二阶段,在粤港医疗融合中初步发挥作用。

深圳市政协委员魏民新和卢宠茂共同指出,借鉴香港“医健通”,大湾区医疗急需建立新型信息共享平台,平台须将个人信息所有权交还给个人,利用云平台技术,通过授权,相应签约机构或主体可以使用个人信息,打破信息数据分散格局,用较低成本在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他们建议,应制定出台示范区个人健康信息管理办法,使得今后“湾区通”有法可依,明确各方职责、权利,规范系统建设中的信息采集、使用行为,规范数据“脱敏”标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另外,作为“科技之城”的深圳,可借鉴香港“医健通”,探索实现“深圳通”。“深圳通”成熟以后,再联通大湾区建立个人健康医疗数据共享系统(“湾区通”),在技术和理念上建立创新的大湾区医疗融合新生态。此举将有效避免重复检查,控制过度医疗,降低医疗费用,有助双向转诊,加快分级医疗推进。

B

深化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应用

现状:深圳防疫“成绩单”受各方点赞 仍存疾病监测预警手段单一等问题

作为我国人口流动最频繁的国际化大城市之一和对外经济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深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受到了各方点赞。“深圳没有大规模暴发疫情,非常不容易。这与深圳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分不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新冠肺炎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曾这样点赞深圳抗疫“成绩单”。

为进一步助力疫情防控,深圳有序推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整体工作平稳、高效、安全、有序,完成量位居全省21个地市首位。深圳市卫健委表示,深圳将继续以最优质量和最快速度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提高规模化接种能力,加快完成15个超大型、55个大型临时接种点的设置任务,推动疫苗接种工作从小散化转移到规模化、集中化上来。

如何健全深圳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深圳市政协委员叶文学建议,应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与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

郭子予、杨灵祥、萧燕珍、蒋雷、李捷利等多位深圳市政协委员则就深化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应用方面提出建议。他们认为,虽然深圳目前防疫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仍存在医疗卫生“信息孤岛”、 跨领域的基础信息共享途径缺失、疾病监测预警手段单一、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建议: 保障信息安全前提下多渠道监测数据 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实时性

深圳是座“科技之城”,“科技+抗疫”成为政协委员的关注热点。深圳市政协委员郭子予、杨灵祥、萧燕珍、蒋雷、李捷利共同提出,建议深圳建立公共卫生统一的云资源和大数据底座,实现数据统一汇聚,做好常态化数据运营和治理,灵活便捷支撑传染病监测、疫情精准研判等工作。运用大数据、统计建模、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全链条多维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结局,从而更高效地实现疾病预防控制。

同时,建议深圳建立智慧化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网和公共卫生调度指挥网。通过5G/高清视频/IoT等技术,连接全市公共卫生人员以及各社区卫生防控人员,根据场景需求调度不同类型终端提高整体抗疫效率。

他们还建议,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可打通信息系统间数据自动获取的接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建立相关数据自动化获取机制,实现多点多渠道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研判等所需数据自动获取,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和快速处置的科学性、精准性、实时性和有效性。

据悉,目前深圳在提升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效率方面,已在加快推进服务管理等信息支撑平台,推动接种计划精准安排、新冠疫苗精准配送、接种人员精准配置,大力提升大规模接种服务能力。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