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以高新技术引领PCB制...
在电子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凭借其在PCB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卓越成就,作为电路板制造领域的佼佼者,正不断推动行业进步与发展。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
-
成渝文旅再携手 巴蜀风韵闪耀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
成渝文旅再携手,巴蜀风采绽放花城。5月15日—17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亮相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主题打造联合展位,展示成渝两地特色文旅资源、...
-
PayKKa广交会“破圈”背后:技术沉淀与合规运营的双...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超14.8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展企业突破4.3万家,充分展现了全球贸易复苏背景...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
发布时间:2021/04/24 商业 浏览:310
大洋网讯 在松山湖高新区建园20周年之际,园城蝶变力开新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活动22日在东莞举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正式奠基,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步启动,首聘18位著名院士专家为科学城顾问,8家科技企业牵手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系统共同开展技术攻关,该市财政将每年安排5000万元“东莞专项”资金。科学城配套项目预计总投资1172亿元,从而高标准、高起点打造松山湖科学城,并于科创领域谋求全球竞争力与影响力。
投资超千亿元打造松山湖科学城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同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这也是全国第4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标志着松山湖科学城成为承载国家科技战略的新平台。
22日上午,在广东省、东莞市领导共同参与下,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奠基石正式揭幕亮相,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巍峨山科学家森林公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同步启动。
松山湖科学城局部效果图
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际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接下来松山湖科学城将在科研基础、城市配套、民生服务等领域全面发力,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其中,包括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等高校,科学岛、未来学校、悦榕庄酒店、国际会议中心等一大批高品质城市配套项。据统计,项目预计总投资1172亿元(不含产业投资项目,其中十四五期间总投资超千亿元)。
首聘18位著名院士为科学城顾问
人才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目前松山湖各类人才突破9.9万名,拥有双聘院士16名,另有33名院士通过项目合作等特聘方式在园区开展科研工作,拥有的国家级人才达68人。高水平、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队伍,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提供了最强智力支撑。
为高水平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松山湖科学城还聘请一批高层次院士、专家、学者担任松山湖科学城科学顾问,首批聘任的18位院士都是在相关学术领域有着突出成就和深远影响的专家。现场聘任仪式上,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先后为11位到场的院士颁发顾问聘任书。其中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高温超导奠基人赵忠贤院士,以及李国杰、何镜堂、陈新滋、田刚、陈和生、王恩哥、孟建民、俞大鹏、汪卫华、方忠等在国内外声誉卓著的院士。
此外,首批顾问还包括李德仁、方滨兴、高松、金红光、王贻芳、徐涛、邵新宇等知名院士专家。今后松山湖科学城的科学顾问,将对松山湖科学城发展中有关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高水平的咨询意见和建议,从而以“最强大脑”共同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提供一流“智力支撑”。
年5000万元携手中科院技术攻关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之一,其研究成果先后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及2020年度中国十大重大技术进展。近期实验室研究团队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又成功研制出基于国产部件的先进激光镀膜设备,将国产超导薄膜应用技术推上新台阶。
“启动3年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人才队伍量质齐升,朋友圈不断开放扩大,科研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卓有成效。”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表示,创新、开放、交叉、汇聚是国际科技发展和竞争的大势所趋。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全面启动,给材料实验室注入了强劲发展信心,对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增添了强大助力。
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众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先后在东莞落地,32个中科院系统创新团队落地东莞,集聚科研人员超千人,同时有众多科技成果在东莞实现转移转化。
为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院属单位的科技合作,更好地引进中科院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东莞特别设立了“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东莞专项”,市财政将每年安排5000万元预算,每年聚焦两三个技术领域,重点促进中科院相关领域院属单位与东莞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攻关、集成应用、工程化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活动期间,广东汇兴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的“基于数据驱动的高端制造业生产设备故障诊断及预测研究及应用”项目;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金属所科研合作的“医用级可降解镁基金属的规模制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共8个创新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未来将进一步助力松山湖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港澳深合作打造跨区域创新样板区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
“东莞始终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全力推动创新生态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称,目前东莞R&D占比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高企数量位居全国地市级第二,人才总量超过235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15.6万人,创新能级得到全面提升。
梁维东提出,东莞将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东莞路径”,大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东莞板块”,努力形成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东莞模式”,全面营造聚集一流创新人才和高端创新要素的“东莞环境”。他直言,东莞将举全市之力高水平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和高品质产业新城,为东莞乃至全国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南方日报·新花城记者 马骏 石忠情 通讯员 松湖
大洋网讯 在松山湖高新区建园20周年之际,园城蝶变力开新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活动22日在东莞举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正式奠基,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步启动,首聘18位著名院士专家为科学城顾问,8家科技企业牵手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系统共同开展技术攻关,该市财政将每年安排5000万元“东莞专项”资金。科学城配套项目预计总投资1172亿元,从而高标准、高起点打造松山湖科学城,并于科创领域谋求全球竞争力与影响力。
投资超千亿元打造松山湖科学城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同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这也是全国第4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标志着松山湖科学城成为承载国家科技战略的新平台。
22日上午,在广东省、东莞市领导共同参与下,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奠基石正式揭幕亮相,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巍峨山科学家森林公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同步启动。
松山湖科学城局部效果图
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际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接下来松山湖科学城将在科研基础、城市配套、民生服务等领域全面发力,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其中,包括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等高校,科学岛、未来学校、悦榕庄酒店、国际会议中心等一大批高品质城市配套项。据统计,项目预计总投资1172亿元(不含产业投资项目,其中十四五期间总投资超千亿元)。
首聘18位著名院士为科学城顾问
人才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目前松山湖各类人才突破9.9万名,拥有双聘院士16名,另有33名院士通过项目合作等特聘方式在园区开展科研工作,拥有的国家级人才达68人。高水平、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队伍,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提供了最强智力支撑。
为高水平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松山湖科学城还聘请一批高层次院士、专家、学者担任松山湖科学城科学顾问,首批聘任的18位院士都是在相关学术领域有着突出成就和深远影响的专家。现场聘任仪式上,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先后为11位到场的院士颁发顾问聘任书。其中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高温超导奠基人赵忠贤院士,以及李国杰、何镜堂、陈新滋、田刚、陈和生、王恩哥、孟建民、俞大鹏、汪卫华、方忠等在国内外声誉卓著的院士。
此外,首批顾问还包括李德仁、方滨兴、高松、金红光、王贻芳、徐涛、邵新宇等知名院士专家。今后松山湖科学城的科学顾问,将对松山湖科学城发展中有关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高水平的咨询意见和建议,从而以“最强大脑”共同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提供一流“智力支撑”。
年5000万元携手中科院技术攻关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之一,其研究成果先后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及2020年度中国十大重大技术进展。近期实验室研究团队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又成功研制出基于国产部件的先进激光镀膜设备,将国产超导薄膜应用技术推上新台阶。
“启动3年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人才队伍量质齐升,朋友圈不断开放扩大,科研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卓有成效。”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表示,创新、开放、交叉、汇聚是国际科技发展和竞争的大势所趋。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全面启动,给材料实验室注入了强劲发展信心,对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增添了强大助力。
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众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先后在东莞落地,32个中科院系统创新团队落地东莞,集聚科研人员超千人,同时有众多科技成果在东莞实现转移转化。
为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院属单位的科技合作,更好地引进中科院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东莞特别设立了“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东莞专项”,市财政将每年安排5000万元预算,每年聚焦两三个技术领域,重点促进中科院相关领域院属单位与东莞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攻关、集成应用、工程化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活动期间,广东汇兴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的“基于数据驱动的高端制造业生产设备故障诊断及预测研究及应用”项目;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金属所科研合作的“医用级可降解镁基金属的规模制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共8个创新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未来将进一步助力松山湖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港澳深合作打造跨区域创新样板区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
“东莞始终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全力推动创新生态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称,目前东莞R&D占比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高企数量位居全国地市级第二,人才总量超过235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15.6万人,创新能级得到全面提升。
梁维东提出,东莞将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东莞路径”,大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东莞板块”,努力形成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东莞模式”,全面营造聚集一流创新人才和高端创新要素的“东莞环境”。他直言,东莞将举全市之力高水平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和高品质产业新城,为东莞乃至全国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南方日报·新花城记者 马骏 石忠情 通讯员 松湖
上一篇: 中山市一季度交通事故下降,拥堵程度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