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速看!票据服务行业代表深度数科发布《1月第4周-2...
行业关键词: 票据市场、票据服务、供应链金融、票据新规、票据业务、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服务)、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票据风险与合规 产品关键词: 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票据承兑、贴...
-
深圳德贝美口腔2024 深港首届种牙梦想秀中老年人才...
2024年11月16日,由深圳市老年协会主办、深圳德贝美口腔承办的 2024 深港首届种牙梦想秀中老年人才艺大赛正式拉开序幕。本次活动得到了深圳市老年协会、深圳各区老年协会的鼎力相助。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我们...
-
荣耀官宣荣耀300系列全球代言人杨洋、虞书欣
还没发布就备受瞩目的荣耀 300 系列手机,又有大动作! 11 月 25 日,荣耀正式官宣杨洋、虞书欣两位当红明星成为荣耀 300 系列全球代言人,这也是荣耀数字系列首次启用双艺人代言。 荣耀数字系列始终致力于...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演绎“春天的故事” 深圳渔民村从无到有进阶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1/04/01 商业 浏览:272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圳3月31日讯 深圳罗湖区渔民村,当年深圳“小渔村”说的就是这里。岁月交融,渔民村的名字没有改变,渔民村的景象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敢为人先、勤劳务实、团结奋斗”的渔村精神被镌刻在村文化长廊上。渔民村既是深圳的叙事起点,也是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和深刻变迁的缩影。
3月30日下午,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记者团来到深圳罗湖区渔民村,探访渔民村的岁月变迁。
渔民村从无到有进阶新时代
漫步于渔民村里长达350米的文化长廊上,通过20幅铜铸浮雕的再现,便能了解近百年来渔民村的历史变迁。渔民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渔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国首个万元户村、率先成立全国首批股份合作制村办企业、首次尝试自筹资金进行旧村改造等。我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的渔丰股份有限公司黄兴炎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渔民村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改革开放富起来和旧城改造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这里是没有渔民村的,渔民们常年在海上漂泊,居无定所,他们的家就在船上,几条船合在一起就是个“村”,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安置渔民上岸定居,才有了渔民村。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带给渔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兴办工厂做来料加工,组建运输车队,向社会筹资用于生产,在短短两年内渔民村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年收入一万元,创造了改革开放中的一个奇迹。黄兴炎说,“当年一万元可以建三栋七层楼的房子,现在一栋楼价值七、八百万元,所以说当年的一万元,如果参照房子来计算相当于现在的两千万元左右。”
记者团在渔民村文化长廊采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敏/摄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不少村民为了增加房租收入,纷纷将房子往上盖,统一的小洋楼变成了“握手楼”。一时间,渔民村抢建成风,脏乱差、城中村、“握手楼”的阵痛随之而来。2001年是渔民村改革故事中又一个转折点,深圳市罗湖区将渔民村作为旧村改造试点。村里专门成立了旧村改造领导小组,重建过程中不要国家和政府一分钱,自筹资金9000多万元,创造了“村股份公司自己组织改造、村民自筹资金”的独特改造模式。三年后,拥有12栋高层住宅的现代花园式小区落成。渔民的居住面积有所增加,每家每户一个单元,12层楼的住房面积达1390平方米。黄兴炎表示,“旧城改造让渔民有了身份的自我认定,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居民。“
渔民村文化广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敏/摄
进入新时代,渔民村人坚持改革不停顿,积极推行股改,推进基层治理改革,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发展格局,按照“民生七优”的标准,在罗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从村容村貌、文化氛围、民生服务、集体经济、党的建设和基层治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积极打造成为现代化花园社区。
渔邨社区从“物质小康”到“精神小康”华丽转身
2019年以来,罗湖区积极贯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按照“标准+质量+示范”思路,在渔民村所在的渔邨社区开展先行试点,将原本分散的社康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书吧等场所重新整合,建成全市首个多功能、复合型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探索超大型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助力渔邨社区从“物质小康”到“精神小康”华丽转身,为“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城区发展新实践积累更多基层经验。
渔邨社区图书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敏/摄
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3层,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集成“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功能。据统计,升级后服务长者数量从300人次上升至1293人次,增长率达331%;家庭医生签约数由2019年的2998人增长到8930人,增长率达197.8%。政务服务下沉,实现区、街、社区三级431项政务服务“一站通办”,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建成了24小时“不打烊”智慧政务驿站,实现230个事项自助办理。
渔民村与改革开放同龄,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在谈到渔民村未来发展时,黄兴炎表示,“在共同富裕、发展经济的道路上,要突破股份公司的一些发展瓶颈,大胆设计一些发展的新路径,走出新的定位和方向。”
(记者魏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圳3月31日讯 深圳罗湖区渔民村,当年深圳“小渔村”说的就是这里。岁月交融,渔民村的名字没有改变,渔民村的景象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敢为人先、勤劳务实、团结奋斗”的渔村精神被镌刻在村文化长廊上。渔民村既是深圳的叙事起点,也是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和深刻变迁的缩影。
3月30日下午,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记者团来到深圳罗湖区渔民村,探访渔民村的岁月变迁。
渔民村从无到有进阶新时代
漫步于渔民村里长达350米的文化长廊上,通过20幅铜铸浮雕的再现,便能了解近百年来渔民村的历史变迁。渔民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渔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国首个万元户村、率先成立全国首批股份合作制村办企业、首次尝试自筹资金进行旧村改造等。我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的渔丰股份有限公司黄兴炎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渔民村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改革开放富起来和旧城改造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这里是没有渔民村的,渔民们常年在海上漂泊,居无定所,他们的家就在船上,几条船合在一起就是个“村”,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安置渔民上岸定居,才有了渔民村。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带给渔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兴办工厂做来料加工,组建运输车队,向社会筹资用于生产,在短短两年内渔民村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年收入一万元,创造了改革开放中的一个奇迹。黄兴炎说,“当年一万元可以建三栋七层楼的房子,现在一栋楼价值七、八百万元,所以说当年的一万元,如果参照房子来计算相当于现在的两千万元左右。”
记者团在渔民村文化长廊采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敏/摄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不少村民为了增加房租收入,纷纷将房子往上盖,统一的小洋楼变成了“握手楼”。一时间,渔民村抢建成风,脏乱差、城中村、“握手楼”的阵痛随之而来。2001年是渔民村改革故事中又一个转折点,深圳市罗湖区将渔民村作为旧村改造试点。村里专门成立了旧村改造领导小组,重建过程中不要国家和政府一分钱,自筹资金9000多万元,创造了“村股份公司自己组织改造、村民自筹资金”的独特改造模式。三年后,拥有12栋高层住宅的现代花园式小区落成。渔民的居住面积有所增加,每家每户一个单元,12层楼的住房面积达1390平方米。黄兴炎表示,“旧城改造让渔民有了身份的自我认定,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居民。“
渔民村文化广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敏/摄
进入新时代,渔民村人坚持改革不停顿,积极推行股改,推进基层治理改革,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发展格局,按照“民生七优”的标准,在罗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从村容村貌、文化氛围、民生服务、集体经济、党的建设和基层治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积极打造成为现代化花园社区。
渔邨社区从“物质小康”到“精神小康”华丽转身
2019年以来,罗湖区积极贯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按照“标准+质量+示范”思路,在渔民村所在的渔邨社区开展先行试点,将原本分散的社康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书吧等场所重新整合,建成全市首个多功能、复合型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探索超大型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助力渔邨社区从“物质小康”到“精神小康”华丽转身,为“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城区发展新实践积累更多基层经验。
渔邨社区图书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敏/摄
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3层,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集成“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功能。据统计,升级后服务长者数量从300人次上升至1293人次,增长率达331%;家庭医生签约数由2019年的2998人增长到8930人,增长率达197.8%。政务服务下沉,实现区、街、社区三级431项政务服务“一站通办”,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建成了24小时“不打烊”智慧政务驿站,实现230个事项自助办理。
渔民村与改革开放同龄,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在谈到渔民村未来发展时,黄兴炎表示,“在共同富裕、发展经济的道路上,要突破股份公司的一些发展瓶颈,大胆设计一些发展的新路径,走出新的定位和方向。”
(记者魏敏)
上一篇: 广东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