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educ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京学生斩获11个一等奖

新闻

PayKKa广交会“破圈”背后:技术沉淀与合规运营的双重驱动 PayKKa广交会“破圈”背后:技术沉淀与合规运营的双...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广交会...

  • 速看!票据服务行业代表深度数科发布《1月第4周-2...

    行业关键词: 票据市场、票据服务、供应链金融、票据新规、票据业务、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服务)、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票据风险与合规 产品关键词: 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票据承兑、贴...

  • 深圳德贝美口腔2024 深港首届种牙梦想秀中老年人才...

    2024年11月16日,由深圳市老年协会主办、深圳德贝美口腔承办的 2024 深港首届种牙梦想秀中老年人才艺大赛正式拉开序幕。本次活动得到了深圳市老年协会、深圳各区老年协会的鼎力相助。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我们...

  • 荣耀官宣荣耀300系列全球代言人杨洋、虞书欣

    还没发布就备受瞩目的荣耀 300 系列手机,又有大动作! 11 月 25 日,荣耀正式官宣杨洋、虞书欣两位当红明星成为荣耀 300 系列全球代言人,这也是荣耀数字系列首次启用双艺人代言。 荣耀数字系列始终致力于...

财经

国家统计局: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国家统计局: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中新网4月10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20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其中,城市上涨4....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春意盎然的四月 天象“剧场”也开始“回暖” 春意盎然的四月 天象“剧场”也开始“回暖”

进入4月,神州大地处处春意盎然。随着天气回暖,天象“剧场”也逐渐热闹起来。在这个月唱主角的依然是几颗...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京学生斩获11个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8/08/22 教育 浏览:734

在昨天闭幕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北京学生共斩获24个等级奖,其中一等奖11项,全国最多,在各省份中成功卫冕冠军,实现自2002年以来的17连冠。连年夺冠背后,离不开北京市对青少年科技人才的持续发掘和系统培养。
今年收获24个等级奖
本次大赛中,北京队学生有24个项目获得等级奖,包括一等奖1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项。
翻看往年获奖记录,北京队战绩也相当漂亮。2002年,北京队在该项赛事中首次夺冠,那也是获得等级奖数量最多的一届,其中一等奖15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5个,总计34项。从2003年到2018年,北京队每年一等奖数量最多,最近几年,在分配的参赛名额减少的情况下,北京队依然成绩斐然。
从2013年到2017年,在大赛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中,共有40个项目的41名学生获得这一奖项,北京队就有9名学生凭借8个项目摘得这一荣誉,占比约20%。今年,人大附中的许鹤瀛凭借“独居老人的机器伴侣”这款机器人获得“中国科协主席奖”,这个项目嵌入了姿态识别系统、语音交互系统和智能跟随系统,发现老人摔倒后能在10秒内给紧急联系人拨打电话,还能给老人讲笑话,跟随老人在室内移动,是独居老人很好的机器伴侣,获得了评委的青睐。
获奖项目紧贴热门技术
北京队如何称霸这场全国青少年科创盛会?新颖的切入点、对前沿科技的追逐以及扎实的研究步骤缺一不可。
当前,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无疑是科创领域最火热的方向,许多获奖项目就紧扣热点。人大附中的陈芃润发明的智能切换装置,可用一套鼠标和键盘控制多台计算机,根据摄像头所捕捉的人脸朝向,实现自动切换,其核心创新点就在于人脸识别技术。北京四中徐逸飞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舌像裂纹识别技术研究”、人大附中李雨菲和北京四中王砚弈的“基于自主识别跟踪的野生动物观测系统”、101中学肖雨涵的“基于语音和动作识别的遥控器”等也都利用到图像识别技术。
当然,北京青少年的目光不仅局限于信息学领域,101中学的吴青蔚对《诗经》中的植物文化感兴趣,进而研究其与古今气候变化的关系,也获得了一等奖。
“三大项目”挖掘创新潜力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其前身为1979年10月至12月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科学作品展览。当时邓小平为展览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十多年来,北京孩子在这项赛事上表现亮眼,谈及原因,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归功于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潜力的挖掘。
为了培养青少年科学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北京市已设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三大项目,即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英才计划(北京)、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计划拔尖培养暨英才储备学生试点工作,简称“后备人才计划”、“英才计划”和“拔尖培养”。通过这些项目,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能够提前进入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系统接受科研指导和培训。
目前,北京市三大人才培养项目共有基地校5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国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余家。仅2017年,全市共有教授260余人参与其中,有600余名中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课题实践,全市有43项青少年科学探索项目获得资助。这些人才培养项目围绕学生需求,精准开展科研能力基础与提升集训、分学科学术沙龙、分学科答辩能力集训等培训。
这些人才培养项目的成效也显而易见。本次比赛中,北京四中的徐逸飞因为“拔尖培养”项目进入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实验室,参与舌诊自动化的项目。在导师指导下,他在半年多时间里系统阅读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处理等方向书籍,最终做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舌像裂纹识别技术研究”。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