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以高新技术引领PCB制...
在电子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凭借其在PCB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卓越成就,作为电路板制造领域的佼佼者,正不断推动行业进步与发展。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
-
成渝文旅再携手 巴蜀风韵闪耀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
成渝文旅再携手,巴蜀风采绽放花城。5月15日—17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亮相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主题打造联合展位,展示成渝两地特色文旅资源、...
-
PayKKa广交会“破圈”背后:技术沉淀与合规运营的双...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超14.8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展企业突破4.3万家,充分展现了全球贸易复苏背景...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在这里创业,我们选对了!”
发布时间:2021/04/23 商业 浏览:327
珠海,香山海洋科技港。一艘无人驾驶的小艇破浪前行,在海面上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珠海的海洋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于开展无人艇测试。同时,珠海的海洋装备制造业发达,游艇工厂众多,工程师人力成本较有竞争力。综合这些因素,我们选择了在这里创业。事实证明,我们选对了!”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云飞说。
“80后”张云飞在珠海创业已满11年。2010年,他在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后,与团队开始了无人船的“追梦”之旅。在国家及省、市支持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扶持下,云洲智能团队在珠海扎根并不断发展壮大。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由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动船外机正在这里的水库进行测试。
“松山湖对我们来说是一块宝地,我们拥有了一个天然的测试场。”公司联合创始人潘宗良也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在求学期间就开始研究新能源船舶,并与4位同学联合创立了逸动科技。
“产品研发出来后,我们在2014年从香港来到松山湖进行产业化落地,是首批入驻机器人基地的企业之一。”潘宗良说,这里汇聚了广深港澳的人才,又有东莞先进制造基础的支撑,供应链企业大部分都在车程1.5小时以内可达。
在机器人产业基地,像这样的企业还有许多。他们通过联结香港、内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上下游供应链等资源,利用东莞松山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打开了创新发展的广阔天地。
近年来,广东省不断推进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三地科技设施联通、科技要素畅通、创新链条融通的创新网络初步形成。广东布局建设10家省实验室,与港澳合作新建20家联合实验室,吸引近200位院士和40余位港澳科学家来粤开展研发创新,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随着粤港澳三地创新要素加速聚集,越来越多像张云飞、潘宗良这样来自港澳的创新人才选择在珠三角创业,将先进科研资源与珠三角发达制造业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一个“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就此形成。
“未来,我们希望深化与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做好无人船艇产业化,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践行海洋科技强国梦。”张云飞说。
珠海,香山海洋科技港。一艘无人驾驶的小艇破浪前行,在海面上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珠海的海洋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于开展无人艇测试。同时,珠海的海洋装备制造业发达,游艇工厂众多,工程师人力成本较有竞争力。综合这些因素,我们选择了在这里创业。事实证明,我们选对了!”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云飞说。
“80后”张云飞在珠海创业已满11年。2010年,他在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后,与团队开始了无人船的“追梦”之旅。在国家及省、市支持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扶持下,云洲智能团队在珠海扎根并不断发展壮大。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由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动船外机正在这里的水库进行测试。
“松山湖对我们来说是一块宝地,我们拥有了一个天然的测试场。”公司联合创始人潘宗良也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在求学期间就开始研究新能源船舶,并与4位同学联合创立了逸动科技。
“产品研发出来后,我们在2014年从香港来到松山湖进行产业化落地,是首批入驻机器人基地的企业之一。”潘宗良说,这里汇聚了广深港澳的人才,又有东莞先进制造基础的支撑,供应链企业大部分都在车程1.5小时以内可达。
在机器人产业基地,像这样的企业还有许多。他们通过联结香港、内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上下游供应链等资源,利用东莞松山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打开了创新发展的广阔天地。
近年来,广东省不断推进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三地科技设施联通、科技要素畅通、创新链条融通的创新网络初步形成。广东布局建设10家省实验室,与港澳合作新建20家联合实验室,吸引近200位院士和40余位港澳科学家来粤开展研发创新,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随着粤港澳三地创新要素加速聚集,越来越多像张云飞、潘宗良这样来自港澳的创新人才选择在珠三角创业,将先进科研资源与珠三角发达制造业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一个“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就此形成。
“未来,我们希望深化与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做好无人船艇产业化,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践行海洋科技强国梦。”张云飞说。
上一篇: 赓续红色血脉 激发昂扬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