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以高新技术引领PCB制...
在电子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凭借其在PCB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卓越成就,作为电路板制造领域的佼佼者,正不断推动行业进步与发展。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
-
成渝文旅再携手 巴蜀风韵闪耀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
成渝文旅再携手,巴蜀风采绽放花城。5月15日—17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亮相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主题打造联合展位,展示成渝两地特色文旅资源、...
-
PayKKa广交会“破圈”背后:技术沉淀与合规运营的双...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超14.8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展企业突破4.3万家,充分展现了全球贸易复苏背景...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红色文化轻骑兵”广东龙门追寻红四师革命足迹
发布时间:2021/04/11 商业 浏览:301
现场举行文艺展演活动。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供图
4月8—9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承办的“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活动来到惠州龙门,追寻红四师当年在龙门白芒坑的革命足迹。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历史上的龙门白芒坑松龄围,曾是红四师师部驻扎地。驻扎松龄围时,红四师不仅军纪严明,更为白芒坑村民做了不少实事–当年白芒坑用水不便,村民需要走一段崎岖山路去挑回溪水。见此情形,红四师当即着手在白芒坑围屋外挖了一口井,为乡亲们解决饮用水源问题。这口井后来被命名为“红军井”,润泽了几代村民。
据介绍,从历史资料了解,红四师在龙门县的行程历时12天,曾在龙门地派、龙城、平陵等地留下活动足迹,受到了老百姓的夹道欢迎。红四师还打开土豪劣绅粮仓,用以救济百姓,并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播撒革命种子。至今在龙门民间,仍有许多有关红四师的故事在口口相传,红色火种还在熊熊燃烧。
此次活动,文艺展演于4月9日上午在白芒坑革命旧址举行,当地党员干部、民众200多人现场观演。文艺展演以“飘动的红布带”为主题,以话剧《1927·红色广州》主线,将舞蹈、演唱、话剧、木偶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串接起来,其中包括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金牌讲解员苏香旭对红布带、梁桂华修业证书及委任状、游曦旧照等广州起义相关文物的讲解,创新性地与把演出与文物故事讲述在一起,将广州起义的革命精神传达得淋漓尽致。
话剧《1927·红色广州》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在2019年推出的《1927·广州起义》沉浸式话剧基础上进行的重新改编创作。剧情以张太雷、周文雍、梁桂华、杨馨坤等革命先辈为原型,重现了1927年12月广州起义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剧中演员以忘我投入的演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先烈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此外,木偶剧《游曦》片段也在现场展开。该剧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27年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19岁女兵班长游曦追随革命、奋勇守卫天字码头的场景。
“整场演出既有全新的原创节目,也有已经成熟、被观众和市场检验过的经典作品,我们希望通过新旧结合的方式,兼顾革命性、思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并穿插一些轻松的情节,严肃而生动,确保演出的艺术可观赏度。”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说。
此次活动,讲党课、大学生瞻仰革命史迹、诵读红色经典、图片展览等项目也顺利开展。
(记者程景伟)
现场举行文艺展演活动。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供图
4月8—9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承办的“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活动来到惠州龙门,追寻红四师当年在龙门白芒坑的革命足迹。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历史上的龙门白芒坑松龄围,曾是红四师师部驻扎地。驻扎松龄围时,红四师不仅军纪严明,更为白芒坑村民做了不少实事–当年白芒坑用水不便,村民需要走一段崎岖山路去挑回溪水。见此情形,红四师当即着手在白芒坑围屋外挖了一口井,为乡亲们解决饮用水源问题。这口井后来被命名为“红军井”,润泽了几代村民。
据介绍,从历史资料了解,红四师在龙门县的行程历时12天,曾在龙门地派、龙城、平陵等地留下活动足迹,受到了老百姓的夹道欢迎。红四师还打开土豪劣绅粮仓,用以救济百姓,并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播撒革命种子。至今在龙门民间,仍有许多有关红四师的故事在口口相传,红色火种还在熊熊燃烧。
此次活动,文艺展演于4月9日上午在白芒坑革命旧址举行,当地党员干部、民众200多人现场观演。文艺展演以“飘动的红布带”为主题,以话剧《1927·红色广州》主线,将舞蹈、演唱、话剧、木偶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串接起来,其中包括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金牌讲解员苏香旭对红布带、梁桂华修业证书及委任状、游曦旧照等广州起义相关文物的讲解,创新性地与把演出与文物故事讲述在一起,将广州起义的革命精神传达得淋漓尽致。
话剧《1927·红色广州》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在2019年推出的《1927·广州起义》沉浸式话剧基础上进行的重新改编创作。剧情以张太雷、周文雍、梁桂华、杨馨坤等革命先辈为原型,重现了1927年12月广州起义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剧中演员以忘我投入的演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先烈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此外,木偶剧《游曦》片段也在现场展开。该剧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27年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19岁女兵班长游曦追随革命、奋勇守卫天字码头的场景。
“整场演出既有全新的原创节目,也有已经成熟、被观众和市场检验过的经典作品,我们希望通过新旧结合的方式,兼顾革命性、思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并穿插一些轻松的情节,严肃而生动,确保演出的艺术可观赏度。”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说。
此次活动,讲党课、大学生瞻仰革命史迹、诵读红色经典、图片展览等项目也顺利开展。
(记者程景伟)
上一篇: 清远新增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