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2021年东莞生态环境 “成绩单”来啦!

新闻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以高新技术引领PCB制造,用品质铸就电子产业新未来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以高新技术引领PCB制...

在电子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凭借其在PCB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卓越成就...

财经

国家统计局: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国家统计局: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中新网4月10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20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其中,城市上涨4....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春意盎然的四月 天象“剧场”也开始“回暖” 春意盎然的四月 天象“剧场”也开始“回暖”

进入4月,神州大地处处春意盎然。随着天气回暖,天象“剧场”也逐渐热闹起来。在这个月唱主角的依然是几颗...

2021年东莞生态环境 “成绩单”来啦!

发布时间:2021/12/31 新闻 浏览:294

12月29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1年生态环境工作“成绩单”,涉及东莞市2021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有奖举报、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助力监管法、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等有关情况和2022年工作思路。

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成效

碧水攻坚战方面,2021年1-11月,全市7个国考断面水质总体呈稳中向好态势,水质优良(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以上)比例达57.1%。其中石龙南河、黄大仙、大墩断面水质为Ⅱ类,樟村断面水质为Ⅲ类,沙田泗盛、共和村、旗岭断面水质为Ⅳ类。7个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1.9%。截至目前,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并实现“长制久清”,53条农村黑臭水体已有49条当月无黑臭,内河涌消劣比例达73.6%。

蓝天保卫战方面,2021年1-11月,东莞市优良天数比例85.0%,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持续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

固体废物防治方面,2020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665.2万吨,综合利用量为522.2万吨,处置量为139.2万吨,综合利用率约为78.5%;全市危险废物申报产生量45.27万吨,综合利用处置量46.46万吨(包括2019年底贮存量);全市卫生机构医疗废物产生量1.01万吨。2021年截至11月底,全市危险废物申报产生量32.66万吨,涉及29个大类183个小类,综合利用处置量32.62万吨(包括2020年底贮存量);全市卫生机构医疗废物产生量1.27万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摸排东莞市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环境风险隐患,规范各类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截至11月,市生态环境局共查处涉固体废物环境违法案件106宗,处罚3081.745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刑案件22宗。

净土防御战方面,深化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行政验收与评估总结,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启动开展典型行业企业用地及周边耕地调查。开展全市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报告及图集成果已于11月24日通过专家评审。

有奖举报工作显成效

2021年7月24日,东莞市正式实施新的《东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进一步扩大举报范围、提高举报奖励。与旧法相比,一方面新增“发黑”工序、监测数据造假等环境违法行为纳入举报奖励范围;另一方面将涉废气设施不正常运行、违法处置危废的奖励金额提高到原来5倍。实施四个多月以来,已接收各类举报线索约400条,审核受理54条,已初步查实31条,不属实18条,正在调查5条,第一批符合奖励条件的线索11条,核发奖励金31万元。新《办法》实施以来,继续保持对涉金属表面处理行业的打击力度,目前该类举报仍是占比最大。另外,查处涉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方面取得突破,举报奖励标准从1万元提高到5万元后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助力监管执法

2020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为了有效地支援现场执法工作,提出构建“人防+技防”监管工作体系的思路,结合信息化手段,促进全市企业提升环保监管水平,减少违法排污行为,改善东莞市环境质量。2021年4月,在东莞市“数字政府”的统筹规划下,构建生态数据管理平台,通过与“数字大脑”的互联互通,依托数据分析模型的强算力,以及数据挖掘与融合分析技术,深化污染溯源分析应用,逐步实现智慧化精准化管理。全面汇总各个业务系统产生的监管检查、监测异常和应急事件等多种任务信息,根据后台分析产生的任务分类分级下发,同时收纳反馈形成任务闭环,达到了事前预警、事中调度、事后跟踪的工作效果。

另外,推动生态环境监管指挥调度体系建设,构建“市镇村企”的一体化指挥调度模式。整合现有系统人力资源配置,结合各生态环境分局工作实际,有效地优化人手,落实常规检查、动态检查及违法行为查处等任务,强化对自动监控企业的监督管理。

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2021年截至目前,东莞市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60万辆,登记备案的非道路移动机械27049万台。截至12月27日,出动执法人员1318人次,检查排放检验机构561家次,今年立案处罚违法检测排放检验机构6家。

9月1日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I/M)制度,全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157家,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维修)M站共63家,共有3010辆次排放检验不合格车辆推送到东莞市I/M系统。生态环境、交警联合开展路检抽查执法,累计检查柴油车3863辆次;累计检查用车大户企业494家,共计检查柴油车3924辆次、尿素样品1406个;通过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累计移交交警处罚黑烟车146宗,通过黑烟车微信有奖举报累计督促本地籍车辆整改或上门检测冒黑烟车辆805辆,累计向其他省市属地生态环境部门通报异地牌照冒黑烟车辆446宗;组建市镇两级油品质量快检队伍,截至12月26日,共检测用车大户柴油车油品硫含量1066个,检测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查油品硫含量116个,累计移交油品超标线索13宗。生态环境会同住建、城管等行业主管累计检查建筑工地371家,累计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1622台,对使用冒黑烟机械的3家施工单位进行立案查处。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