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以高新技术引领PCB制...
在电子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凭借其在PCB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卓越成就,作为电路板制造领域的佼佼者,正不断推动行业进步与发展。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
-
成渝文旅再携手 巴蜀风韵闪耀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
成渝文旅再携手,巴蜀风采绽放花城。5月15日—17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亮相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主题打造联合展位,展示成渝两地特色文旅资源、...
-
PayKKa广交会“破圈”背后:技术沉淀与合规运营的双...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超14.8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展企业突破4.3万家,充分展现了全球贸易复苏背景...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职业教育“深圳样本” 率先探索“产教融合”
发布时间:2019/11/28 教育 浏览:684
记者昨日从于深圳召开的推进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获悉,深圳目前全市已经有职业院校31所,在校生12.5万人,预计未来三年内将新增职业教育学位1.8万个。深圳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在全国率先探索“政府出补贴、企业出场地、校企共建共享”建设模式,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89个。
记者从会上获悉,深圳目前有中职学校17所,在校生3.9万人;技工院校11所,在校生4.1万人;高职院校3所,在校生4.5万人。深圳近五年全市财政职业教育投入203亿元,落实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高职、中职生均标准分别为1.9万元和1.7万元,居国内前列。
深圳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力度不断加大。去年高标准创办深圳技术大学,今年首次独立招生并实现录取分数线居全省第九位。而今日,深圳技术大学将举行成立大会,标志着该校正式成立。学校定位于应用型高等学校,是广东省和深圳市优化广东、深圳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补齐高层次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短板的积极探索。
学校采取“教授负责制”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即进入实验室,跟随教授学习专业技术,而实践性课程学分超过60%。学校目前设立了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等10个学院,已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光源与照明、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
据了解,深圳未来三年将新增职业教育学位1.8万个。深圳目前正在加快学科专业转型,增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部分职业院校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同时,深圳正在加快全市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用AI技术解决阻碍教育走向个性化的关键问题。
提高职教质量要有高标准
产教融合如何克服“合而不深”问题?深圳出台系列政策完善推进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在全国率先探索“政府出补贴、企业出场地、校企共建共享”建设模式,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89个。
深圳还联合行业企业建立8个以专业为支撑的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带动上千知名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深圳还支持院校与华为、比亚迪、平安科技等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一批特色产业学院。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要有高标准。深圳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世界500强或龙头企业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将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转化为人才认证标准,打通“专业”与“职业”的鸿沟。目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阿里巴巴、比亚迪等合作主导开发认证证书10种。
去年学校申报的《深职院—华为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课证共生共长”模式研制与实践》教改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实现了广东省在该领域特等奖的零的突破。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还联合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共建5个集实训教学、创新研发、创业孵化于一体的跨界学习中心,引导学生打破产业边界开展创新创业。值得一提的是,在马来西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和德国等4个国家建立5个培训中心,携手华为、招商局、比亚迪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培养本土技术人才、开拓海外市场。
上一篇: 深圳罗湖“双周发布”举行主题教育专场
下一篇: 超3.7万个岗位面向粤西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