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以高新技术引领PCB制...
在电子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凭借其在PCB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卓越成就,作为电路板制造领域的佼佼者,正不断推动行业进步与发展。 (迪森线路板(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
-
成渝文旅再携手 巴蜀风韵闪耀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
成渝文旅再携手,巴蜀风采绽放花城。5月15日—17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亮相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主题打造联合展位,展示成渝两地特色文旅资源、...
-
PayKKa广交会“破圈”背后:技术沉淀与合规运营的双...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超14.8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展企业突破4.3万家,充分展现了全球贸易复苏背景...
财经
-
SUAC平台:侧向思维的特点
SUAC平台是一个以“区块链+5G”为基础的综合性数字应用生态平台,SUAC平台正在建立一条包含数字资产、数字交易、5G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数字公链。SUAC平台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公链的安全...
科技
-
远古月球磁场去哪儿了 解谜关键是找到内部“发电机”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认为,月球曾经有过强大的磁场,大约在...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广州南沙: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
发布时间:2021/05/17 商业 浏览:403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2日电(记者 姜文山)2002年4月随着一场现场会的召开,南沙大开发拉开序幕,于2012年获批国家新区,201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2018年5月,国务院批复广东自贸区深化改革开放方案,要求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2021年5月11日,记者从“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活动云座谈会上了解到,广州南沙区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的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重大使命,已开始全面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创新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重要平台和优质生活圈。
2017年7月4日航拍南沙。林智海摄
推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紧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区域合作新路径新模式,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深化与港澳合作,高水平推进粤港深度合作园,创建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强化与港澳联合科技创新;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打造内地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基地;完善便利港澳居民政策措施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
二是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引入6条国铁,打造承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功能区。规划形成与广州中心城区连接的“两快一慢一预留”大容量轨道通道及区内“环+放射”城市轨道网络系统。推进高快速路及骨干道路建设,形成“七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布局。
三是建设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建设为契机,优化调整万顷沙南部区域规划,发挥南沙作为广深合作“桥头堡”作用。
加快集聚全球资源要素,建设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实施枢纽聚合策略,巩固提升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服务等枢纽服务能级,促进高端资源要素加快集聚、高效配置。
一是强化国际航运枢纽能级,将南沙港区建成现代化综合性国际门户枢纽港。
二是建设新型国际贸易枢纽,高水平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塑造综合保税区竞争新优势,强化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功能。实施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构建铁路、航运、航空、公路“四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与广州主城区、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快速连接,加快构建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三是打造金融开放创新枢纽,高起点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高标准建设国际金融岛等重大平台。大力发展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
四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加快国际交往中心新平台建设。以南沙港铁路建成为契机,开拓中欧贸易新路径,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建设“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携手港澳建立实体化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
加强粤港澳合作,共建创新发展示范区
高标准建设南沙科学城。加快建设核心区明珠科学园,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大力推进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大洋钻探船等重大科学装置建设,建设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形成设施先进、学科交叉的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同时,加强南沙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联动发展,打造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
纵深推进与港澳合作。重点推动“三个联通”,推动平台载体“硬联通”,高水平推进粤港深度合作园、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建设,加快导入更多港澳优质产业资源;推动规则机制“软联通”,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率先在口岸通关、金融互联互通、科技创新、营商环境、法律服务、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打造内地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基地;推动人员交流“心联通”,完善便利港澳居民政策措施体系,深入实施港澳青年来穗发展“五乐”计划,高标准规划建设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提供与港澳相衔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环境。
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广深港高铁、南沙大桥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粤港深度合作园南沙枢纽片区(起步区)建设启动,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新鸿基庆盛交通枢纽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建设全国首个常态化粤港澳规则对接平台,推进实施一批与港澳规则衔接工作事项。启用全国首个粤港澳科技创新团体标准服务平台。成立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落户广东省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促进中心,建成“创享湾”等一批港澳青创基地,签约入驻粤港澳青创项目团队(企业)近300个,人才工作获评全国最佳创新案例。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建成使用。全国率先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率先突破港澳籍人才担任公职人员。深化与深圳前海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合作发展核心平台。成功举办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全球贸易与知识产权创新论坛等高端国际会议。
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提质升级。南沙保税港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落地启运港退税等重大政策。推出功能集成度最高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出口退税160.6亿元、年均增长8.7%,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14.85小时和1.7小时。首创三大数字贸易服务平台,全球优品分拨中心进出口货值超100亿元,全球溯源体系参与企业超万家、商品价值超600亿美元,全球报关服务系统设立了700多个合作网点、在7个国家开展实单操作。“湾区一港通”实现6个内河码头与南沙港一体化通关。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提高到3.43亿吨和1722万标箱,商品车吞吐量达116万辆、居全国第二。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增长10倍,水上运输业货运周转量稳居全国第二。
接下来,南沙将切实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使命,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广深“双城”联动重大机遇,发挥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优势,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深化与港澳高水平全面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先行探路、引领示范。